也許,不是人人都能成為李叫獸,但人人都能努力向李叫獸靠近。
細心留意,生活的點滴,然后每次從新的角度思考我們所目睹的一些現象。
也許很多新的角度,對于自己是新的,但對于他人可能會是常識。
但這又何妨,無知無畏地拷問,拋磚引玉地交流,總是會有成長。
一篇略顯粗糙的文字,但求閱者不吝賜教。
小區有兩個超市,都處于流量比較大的街道旁。兩者之間,相距大概只有100-200米,但是帶給人的感覺卻是,判若云泥般的生意狀況。
稍微去體驗下兩家超市的產品與服務,就超市這個本身屬性上其實是大同小異的,產品的種類與數量、超市內部的布局與分類等。唯一非常顯眼的不同之處就是,超市的門口設置。A超市,門口就一些裝點用的花圃等,而B超市,門口的左右兩邊,分別陳列著幾部兒童游戲機,大人可以投幣,讓孩子坐進游戲機里面,類似于搖搖車,會播放各類音樂。而且,在不被使用的情況下,也會有五彩的霓虹閃爍。相應地,在這些游戲機的旁邊,放置著小型的廣告板,上面寫著旁邊所陳列的特價商品的信息。
因為這點的差別,超市B就顯得熱鬧多了,相較于超市A,在傍晚時分更是門庭若市。
作為旁觀者來看這件事,也許可以說,這兩家的引流手段真的是不在一個層次的,營銷觀念之間的差別很可能決定了生死之間的事。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思考,我們是否可以這么認為,當下的人類群體,已經緩慢變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所以,在營銷中,“拉新固本”的過程,我們是否可以從采用一個“曲徑通幽”的方式——不直接把“營銷的藥劑”作用于消費者消費習慣的引導培養上,而是,轉向去培養消費者的娛樂習慣。把“維生素entertain”作為營銷的藥引,去解決很多群體的消費痛點。
比如,就拿小區的超市來說,主體的消費者是帶娃的上班族以及爺爺奶奶輩。這群人,在購買產品時,有許多這樣那樣的原因要帶著孩子,而帶著孩子這件事,很可能對于他們的購物環節來說,是需要額外的體力精力支出的。因而,這可能不是部分人很情愿的事兒。
而在超市的門口設置了游戲機,這就使得到這個超市購物的那部分帶娃群體,可以在購物的時候解放雙手。而且,在超市門口有工作人員,就算把孩子留在游戲機里面玩耍,安全性還是能夠得到保障的。另一方面,筆者觀察到,在孩子玩耍的過程中,因為留在門口,消費者之間的交流也明顯多一些。另外,因為小孩子喜歡上了超市門口的游戲機,這樣就容易形成二次消費、三次消費……N次消費等。這個環節中,超市門口的特價促銷信息,也能得到很大的瀏覽量以及形成可觀的轉化。
2016年,網紅、直播,甚囂塵上。相較于很直接的“氪金”娛樂,在其他的消費領域,去設計場景,增加營銷形式的交互性,帶給消費者驚喜,間接地去傳達產品的優越性。
娛樂,以及引導形成娛樂習慣,很可能消費開流的新閘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