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供,有飲食簡雅之意。南宋文人林洪撰《山家清供》一部,臚列百道佳肴,皆為「自甘藜藿,不羨輕肥」的美味。林洪是我的同鄉(xiāng),紹興間進士,流寓江淮二十載。同是閩南人,讀罷林洪撰錄的肴食,有種去舅舅家吃普渡歸來的盡興感。
因為是同鄉(xiāng),雖然相隔千年,有幾道菜名還能認出來。如豆生,其實就是豆芽,閩南人至今還叫做豆生;又如豆黃簽,以豆粉搓揉的面條,似簽細長,現在直呼為簽面。豆黃簽和青芥菜心同煮為佳,林洪所言不虛。此做法在南宋也只是泉州獨有,現在還是本地的家常面湯,真可謂「面遠流長」。
炒豆生,價廉味美,配粥極爽口。林洪離鄉(xiāng)二十載,每因這道菜起思鄉(xiāng)之念。豆生色如鵝黃,故名鵝黃豆生。古人重中元節(jié),溫陵人節(jié)前數日就要開始準備這道菜,節(jié)日當天將生豆芽列于祖宗牌位前祭祀,越三天,取出做菜,調以油、鹽、醋,佐以香料,遂成美食。
《山家清供》中有一道「梅花湯餅」,林洪在泉時,見紫帽山高人嘗作此供。紫帽山與清源山同為泉州名山,兩山南北對峙,又稱對山。清源之奇在石,紫帽之秀在峰。因為奇秀,兩山古時多有高僧仙隱,修行之余,能作梅花湯餅。
所謂梅花湯餅,就是高雅的餛燉。捏混沌皮時,以模子鑿成梅花狀,煮熟后放入雞湯內同食,據說有「飛玉浮西湖」的興想。
草草寫來,有些口渴,起身倒一杯滾水。滾水是閩南口語,就是開水的意思。讀《山家清供》,始知「滾水」一詞,南宋時已是這樣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