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畢業(yè),諸多雜事將大塊兒完整時間分割,足足約了三個月之后,2017年5月18日20:40,四個人的空閑時間終于湊到了一起,于是我們坐上了前往西安的Z19次列車,奢侈的買了軟臥,剛好我們四人一個小隔間。
或許是想到即將開始的旅行很愉悅,又或是身邊皆為五年的室友很安心,這一夜我睡的格外踏實,盡管床很硬,車很晃,車輪轉(zhuǎn)動的聲音也很響。
5月19日 ? ?西安站 ? ?回民街
19日早8:31,列車準時到達西安站,出站之后,見到這個城市的第一眼便是傳說中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明城墻。雖然目之所及只是短短的一小段,且被鑿出了一個大大的方便人流穿行的拱形門洞,內(nèi)里也被掏空變成了各種商店、便利店,但是依然給我們帶來了足夠的驚喜和期待。
迅速趕往回民街上已經(jīng)預(yù)定的青旅,甚至沒等阿姨打掃完房間,便把行李箱往床底下一扔,便迫不及待的開始了吃喝玩樂。
回民街溜達了一圈,最后選中了一家包子店,它家的包子皮不薄,餡不大,勝在味道不錯。后來我們又在這家店吃了幾頓,還認識了幫忙看店和點單的店主的鄰居——一位言行舉止不可描述的熱心大姐,給我們盛滿滿一碗粥,足料的酸湯水餃,一邊看我們吃飯一邊念叨些我們不甚明白的方言版普通話,帶給我們些許旅途的溫暖。
飯后,我們直奔火車站附近乘坐大名鼎鼎的“游5”前往兵馬俑。早在擬訂出行計劃時,就有同學(xué)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苦口婆心的告誡我們一定要擦亮眼睛,找準真的“游5”。
直到一位身穿藍色工作服的胖姐姐一邊吐沫橫飛,一邊拼命地把我們往一輛掛著“游5”牌子的車上拽時,我們才明白那位同學(xué)再三強調(diào)的良苦用心。好在我們成功掙脫,一致認為旁邊售票員一臉你愛坐不坐表情的那輛才是真的“游5”。
5月19日 ? ?秦始皇陵兵馬俑
到達兵馬俑已是中午,參觀的人數(shù)依舊很多。一踏入1號坑,便是傳說中容納8000多秦俑的巨大方形俑坑,太震撼,以致我多次試圖在腦海中描繪出當年建造時的盛況而不得,直到愣了好久才提起腳步向兩邊走去。
沿著這個大長方形的兩個長邊參觀,能更近距離的觀察到一些俑的服飾、長相甚至表情等細節(jié),高矮胖瘦,或喜或憂,或迷茫或認真,竟沒有一張相同面孔,讓人不得不感慨制作工藝之精湛,細節(jié)之考究。
2號和3號坑相對較小,但是有騎兵,戰(zhàn)車等不同“兵種”。據(jù)說,當年剛發(fā)掘出來時,這些秦俑都是彩色的,遇見空氣被氧化后,逐漸失去了色彩。
看著這些穿越千年的秦俑,在感秦始皇勞民傷財,嘆當年建造之艱難、技藝之精湛的同時,我的心底更是有一種自豪感和歸屬感——看,這就是我們聰明的祖先,我們的根。
5月20日 ? ?陜西省歷史博物館 ? ?大雁塔 ? ?城墻 ? ?
休息一晚,滿血復(fù)活,20日一大早就直奔聲名在外的陜西省歷史博物館,到達后卻傻了眼,領(lǐng)票處隊伍排的長度和國博門前有得一拼。好在機智的我們發(fā)現(xiàn)了另一條路,買了一張里面特展的門票就直接進入了。
博物館里陳列眾多,有很多其他地方少見的秦漢文物,不愧是十三朝古都。同行的小伙伴開玩笑說,感覺西安的地下隨隨便便一挖都是寶貝呀。
如果有時間,我能在里面呆一天,且走且看。無奈時間有限,只能轉(zhuǎn)場大雁塔。
經(jīng)歷過大唐盛世的大雁塔,存在于大慈恩寺內(nèi),不懂佛教文化和佛塔的我仿佛只是看了個熱鬧,順便跟風登了塔。有幸聽了寺里僧人集體誦經(jīng),雖聽不懂具體內(nèi)容,但抑揚頓挫間依然覺得心里開闊了不少,不知何故。
等我們趕到城墻南門的時候,已是晚上近七點了,我們毅然選擇租了自行車,打算繞城一周。這一繞足足花了近兩小時。一路上,天色漸暗,華燈初上,沿途風景甚佳,唯一不足就是自行車座太小,在被歲月侵蝕的坑坑洼洼的城墻上一路顛簸,屁股實在是遭了罪。
5月21日 ? ?吃飯 ? 睡覺 ? ?看電影
原計劃的華山之行,因為前一天行程太滿,今日體力告急而取消了,于是這一天就在吃飯睡覺看電影的體力恢復(fù)中度過了。
5月22日 ?碑林
西安之行的最后一天,一大早就淅淅瀝瀝下起了小雨,雨中漫步碑林,賞名家名帖,別有一番風趣,但對不懂書法的我來說,頗有附庸風雅之嫌。可我就是自己寫字賊丑,卻喜歡看別人寫的好字。
出了碑林,雨越下越大,給我們趕火車造成了不小的困難,拖著行李站著風雨中等車,且久等不來的經(jīng)歷實在算不上美好,但我愿意善意的理解為老天想留我們多玩兒兩天。
個人覺得西安的繁華雖不及北京,但古都的氣息貌似更勝一籌。聽說有人去了假的兵馬俑,我想,我們看得應(yīng)該是真的。
西安,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