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次夏令營,我們作為媽媽最大的感受就是孩子被動接受,反正也不表達自己的需求,給就接受,對于自己想要的也不知道如何去爭取。反而再來看其他的一些孩子,什么東西都會落到她們身上,究其原因就是她們很清晰的表達自己的需求,作為老師或者是組長來說,提出需求基本上都會滿足。
? 我們一行過來的有一個男孩子K,四個女孩子T,M,X,L;到結營的時候會有相應的節目展示。T,M和L呢,則是參與了唱歌,另外有個項目是排劇,這四個女孩子都沒有參加,其中X什么都沒有參與,特別羨慕。L參加唱歌也想去參加排劇,老師給出的理由是她參加了唱歌,其實另外有個女孩F既參加唱歌又參加了排劇。
? 朋友還跟我講了一個故事:她的午托機構過生日;每個孩子其實都想要自己的圖案嘛,女孩M心里也有,但是沒有提出,結果等到快到M的前一個她想要的藍莓蛋糕沒有了,眼淚刷一下就出來了。朋友就這個事情跟M單獨聊了很久,顯然從這次夏令營的事情來看并沒有太多的效果。這個時候我想起了,大話西游里面唐僧對孫悟空說的那句經典的臺詞:你不說,我怎么知道你想要!
? 但是女孩L在這次夏令營中就學會了主動。前面我們提到她有參與唱歌,剛開始只給了她一句歌詞,女孩F很得瑟的說我有兩句歌詞,你只有一句。女孩L就去找自己的組長軟磨硬泡,組長給了她兩句歌詞。接著L又反過來跟F嘚瑟了一下,F也去找她的組長,就獲得了三句歌詞。L想你可以,我也可以。結果是L也獲得了三句歌詞。雖然是這么小的一件事情,但是主動與被動的區別顯示的很清晰。
? 從性格的角度來分析,有的孩子就是天生的生活在聚光燈下面,很容易獲得老師的注意和提出自己的需求。有的孩子就是比較不容易表達自己的需求,想著反正都是會給我,但是其實當給的東西不是她們需要的,她其實也是不開心的。對于怯于表達自己需求的孩子,從家庭教育來說,我們應該給予更寬松的環境,讓他們有安全感,不怕去表達自己的需求,提出自己的想法。對于自己而言,要幫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敢表達的背后到底害怕的是什么,從而做一個刻意練習,這個練習可以自行設定100天,每天一個主題,找人表達自己的需求,經過這個練習之后會有一定程度的突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