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跨界“斜杠”、百科全書式思想家:孟德斯鳩
孟德斯鳩,全名:查爾斯·路易·德·斯貢達·孟德斯鳩。((⊙v⊙)恩,法國人名中還不算太長?。?/p>
據(jù)說,在戶籍冊上是查不到孟德斯鳩的出生的,后人還是從一本彌撒冊的記錄中得知孟德斯鳩的“生辰八字”:“今天,1689年1月18日,我們的莊園主斯貢達先生的兒子在教區(qū)教堂中受洗,為了讓孩子永遠記住窮人都是自己的兄弟,請了本教區(qū)一位名叫夏爾的乞丐做他的教父。愿上帝保佑這個孩子?!?/p>
要知道,孟德斯鳩的家族可是一個古老的法律顯貴之家,享有著世襲的爵位。不僅坐擁古堡莊園,還田產(chǎn)萬貫。請一位乞丐當教父,自然也就顯得尤為“例外”了。在拉布萊德古堡中的一份文書中是這么解釋的:話說孟德斯鳩的母上——拉布萊德夫人即將臨盆小孟德斯鳩時,有人告訴她,門前來了一個乞求的窮漢。于是夫人吩咐留住這個乞丐,還請他做這個即將出世的孩子的教父。這名乞丐就是夏爾,后來在小孟德斯鳩受洗時,他果真莫名其妙地做了小孟德斯鳩的教父。
小孟德斯鳩出生之后,根據(jù)當時貴族的習慣,立即被托付給一位鄉(xiāng)間婦女哺育。(貴族的世界我們平民也是不好理解嘀!)小孟德斯鳩3歲之前的時光一直是在拉布萊德村的布爾磨坊中度過的。小孟德斯鳩也因此有一口明顯的地方口音,終其一生也沒改過來。
長至11歲,孟德斯鳩進入一所教會學?!煲凉珜W——接受古典教育。盡管孟德斯鳩對教會學校多有不滿,但還是在朱伊公學中學習拉丁文、希臘文、歷史、地理等,了解和熟悉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政治制度。早期的古典教育為孟德斯鳩后來的寫作及其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5年后,孟德斯鳩返回波爾多。1705-1708年間,在波爾多大學法律系就讀。19歲取得法學學士學位后,同年進入波爾多高等法院任律師。((⊙v⊙)嗯,沒錯,當你正開始上大學的時候,人家已經(jīng)大學畢業(yè)開始當律師了?。┐撕筮@升職路是擋也擋不住,25歲就被任命為波爾多議會議員了——這可是當時法國法律規(guī)定的最低年齡限制。2年后,繼承伯父波爾多議會議長之職。
你以為人家就“安分”地做個議長了咩?NO,you are still too young too simple!1716年4月3日,27歲的孟德斯鳩當選為波爾多科學院院士。1718年1月,29歲的孟德斯鳩當選為波爾多科學院院長。(這讓二十七八九歲還在讀研讀博的科研汪情何以堪!~~o(>_<)o ~~)當然,人家的成果也是杠桿嘀!
首次體驗“跨界”,孟德斯鳩似乎感覺不錯。(分明是感覺太好了吧!←_←)之后,孟德斯鳩繼續(xù)跨界。1721年,32歲的孟德斯鳩化名“彼爾·馬多”,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出版《波斯人信札》。別看書名如此一本正經(jīng),實際上它就是——一部小說?。?!假借兩個周游歐洲的波斯貴族彼此之間的通信,以及他們和朋友、愛人、仆人之間的通信,凌厲辛辣、直白露骨、淋漓盡致地諷刺和嘲笑路易十四統(tǒng)治時期的法國專制制度。君主的昏庸、貴族的無恥、宗教徒的惡習,一鍋端地擺上了臺面?!恫ㄋ谷诵旁芬怀霭姹泔L靡一時,簡直到了洛陽紙貴的地步。
但是,假借波斯貴族YY一下周游列國,再怎么轟動,又怎比得上身體力行呢?1726年,當了10年議長的孟德斯鳩賣掉議長官職,懷拽巨款,遷居巴黎。隨后游歷歐洲各國,詳細了解各國的政治、法律、文化、宗教信仰等情況。特別是在1729-1731年兩年多的時間里,實地考察他羨慕已久的英國,研究洛克的政治哲學,研究英國的立憲政體、法律制度、宗教寬容,切身體會英國的政治自由,贊賞英國的議會制度。話說,孟德斯鳩在游歷英國時,還“順手”在1730年“撈了”一個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稱號,((⊙v⊙)嗯!也就順手而已,不要太認真了!)次年回國。
回國后,孟德斯鳩三年閉門不出,整理搜集的資料,潛心著述。于1734年出版《羅馬興衰原因論》,這一著作為他贏得了學術聲譽,使他成為法蘭西文學院院士——這可是法國文人的最高榮譽呀!但是,對于做過10年議長、又是科學院院長、又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的孟德斯鳩來說,這榮譽嘛~大概也就是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了吧!重要的是,孟德斯鳩在《羅馬興衰原因論》中初步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論,認為法律制度、風俗習慣等因素在社會發(fā)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而法律也與政體、風俗等因素關系密切。
(二)20年傾情巨獻:《論法的精神》
在《羅馬興亡原因論》出版4年后,1748年,孟德斯鳩最杰出的著作《論法的精神》在日內(nèi)瓦出版?!墩摲ǖ木瘛啡墩摲傻木窕蛘摯嬖谟诿總€政府的法律與憲法之間,風俗、氣候、宗教、商業(yè)或其他事情之必然關系》。(說得出全名的都是行家啦!*^__^*)
據(jù)孟德斯鳩本人說,《論法的精神》寫作陣線長達20年。這本著作一經(jīng)出版便引起了轟動,贏得了廣泛贊譽,有人稱這是自亞里士多德之后直至孟德斯鳩他的時代為止,最進步的政治理論書。自然,詆毀之聲也相繼而來。例如,弗朗瓦索·里歇·奧布(1743年出版《論法與道德原則》)說道:“早就論述過這些問題了,說過幾乎同樣的話……這部書平淡無奇,缺乏深度”。當然,對于這樣的詆毀,孟德斯鳩是不屑一顧的。
據(jù)說還有這么一個趣事:當與孟德斯鳩夫婦頗為交好的包稅人迪班,也開始因為孟德斯鳩抨擊法國的稅收法律和制度而攻訐這一著作時,孟德斯鳩很是好奇。于是,孟德斯鳩讀了迪班和三兩好友一起寫的三卷本《評<論法的精神>的若干章節(jié)》,孟德斯鳩卻發(fā)現(xiàn)他們根本就沒有好好地理解他的意思,抓住只言片語就胡說八道。于是,孟德斯鳩讓迪班等人回去再重讀一遍《論法的精神》。迪班等人認真讀過之后,幡然悔悟,誠心悔過,把僅發(fā)行8本的《評<論法的精神>的若干章節(jié)》中的6本一把火燒了個精光(剩下2本據(jù)說沒有回收回來)。
相較于友人或同行之間的誤解與攻訐,更為糟糕的是,這一著作受到了教會的猛烈攻擊。教會勢力認定《論法的精神》攻擊了基督教,現(xiàn)實要求孟德斯鳩作出解釋,接著便告到宗教法庭和羅馬的審書局以及巴黎的索爾邦神學院。從1749年開始,直至1954年,孟德斯鳩與索爾邦神學院維持了長達5年的拉鋸戰(zhàn)。索爾邦神學院先后提出了5個查禁《論法的精神》的決定草案,但最終均未能成功查禁這一著作。(相傳這一著作曾在維也納被查禁,但《孟德斯鳩傳》的作者路易·戴格拉夫考據(jù),實屬謠傳?。墩摲ǖ木瘛芬部芍^是命途多舛了。
也許是20年反復寫作、修改《論法的精神》,耗費了孟德斯鳩太多的心力;常年沉浸在無盡的文獻、史料中,也使得晚年孟德斯鳩的視力出現(xiàn)嚴重衰退,又遲遲下不了做白內(nèi)障手術的決心;再加之與教會勢力的周旋。1755年2月10日,這位18世紀的跨界“斜杠”天才、百科全書式的思想家在巴黎逝世,享年66歲。
想知道這本由跨界“斜杠”大家傾負20年心血、歷經(jīng)時光打磨堪稱經(jīng)典的大作都講了啥?且聽下回分解:《論法的精神》——你至少應該知道這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