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丹頂鶴的日記本
在《設計師如何在職場獲得尊重》 中,我表達了準確使用專業名詞的重要性。
然而,實際工作中,我幾次混淆專業詞匯。在被同事或朋友指出來后,我一直醞釀將自己用錯過的詞匯整理出來,這篇文章是一個開始。
1. Toolbar 和Tab bar
在iOS 10規范里、大部分的app實現中,工具欄(Toolbar)和標簽欄(Tab bar),都懸浮在頁面底部,上面并排3-5個操作按鈕。因為外觀的相似性,交互設計師常常將二者混淆。
很多應用程序,將二者的高度都設置成49pt(Tab bar)的高度,可能是因為統一高度便于實現,也可能是因為,他們自己也不知道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控件。
1.1 層級不同:
工具欄屬于頁面級,工具欄上的操作只對所屬的頁面上的數據有效。
標簽欄屬于全局。
1.2 功能不同:
工具欄上的按鈕,是為了實現一個目的,和app進行交互。
標簽欄輔助實現,app的信息架構扁平化,用戶可以快速的在不同視圖之間切換,而不必回到信息樹的根部。
打個比方,
- 工具欄里的按鈕是一套公寓的家用電器,人們在自己的公寓里,用這些工具實現各種生活必須活動。
- 標簽欄里的標簽是門牌號,人們在一幢居民樓里,根據門牌號尋找自己的房間,或者去別人的房間。
1.3 iOS 10規范里,高度不同:
工具欄:44pt
標簽欄:49pt
2. Switch長得像錄音機按鈕,而RadioButton另有其人
在一次開會,被經理指出命名有錯之前,我一直都認為,上圖的切換按鈕是Radiobutton。 因為我認為它外形長得像錄音機。
后來別人跟我解釋說:“Radio在這里是收音機,以前的錄音機都是只能按下一個鍵,其他鍵會馬上彈起來的,所以叫做RadioButton。”
好吧,我記得錄音機的按鈕,不是圓的,哈哈。
3. 身為小圓點,卻有個霸氣的名字叫Badge
實話實話,你們管下圖這樣的小圓點叫什么?
大部分人都說“小紅點”啊!
還有人說,消息通知。message notification完全是另一個控件。
而我,我以前看到這個注釋,就以為是profile那個頭像。所以,是相當的丟臉的。
如果按照英文直接翻譯,是徽章。但是徽章不能很好的表達這個控件的功能。感謝@xihayouyi的留言,和我經理的指點。Badge更好的翻譯是“角標”。
4. 不是所有的彈窗都叫Toast
彈窗分為 “模態”的和“非模態”的。Toast是屬于非模態的。而Alert,Popover, Action sheet, 是模態的,可以統一叫他們 模態對話框(modal dialogs)。
模態是UI 視圖的一個狀態。這個狀態下,對話框中的內容獲取了焦點,想要操作對話框以外的功能,必須先對該對話框進行響應。
Toast 和HUD
- Toast 這個控件是安卓系統的原生控件,iOS對應的控件叫HUD。但是HUD和半透明黑色Toast外觀上有差異,是半透明毛玻璃。
- Toast 和HUD,在界面上停留一段時間,會自動消失,不需要人為交互關閉。
- Toast和HUD 是非模態的,他們出現的時候,可以操作其他視圖。
自認為Toast這個命名實在太形象了,
- 一是安卓系統本身就是個吃貨系統,這點Toast很符合安卓的命名習慣。
- 圓角矩形,彈出來。很像切片吐司從面包機中彈出來。
Alert
Alert是模態的。及,不對它進行操作,就不可以操作其他視圖。
Popover
浮出層是用戶點擊界面上的某個控件,主動觸發的模態對話框。
最后我畫了個示意圖,方便理解。
類似這樣容易混淆的交互設計名詞,還有很多。我嘗試在一個設計師群里,問過大家,發現并不只有我一人混淆過。我更確定了整理交互名詞的必要性。之后,我會不斷完善和補充這個列表。如果對你有幫助,就收藏,并查看更新吧。如果您發現文章里的錯誤,一定不要有所顧及,即時反饋給我,謝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