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 ? 蘇軾的這首千古佳作《水調歌頭》是1076年在密州做太守時,在中秋之夜為懷念遠方的弟弟蘇轍所寫的。
? 每當讀起這首詞,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哥哥,禁不住淚滿襟衫。
? ? 我們姐弟五人,姐姐最大,哥哥排行二,還有我和兩個弟弟。其實哥哥只比我大兩歲,也屬于70后,但是,他的心智年齡卻似乎比我大十幾歲,我從小就是在他的庇護下長大的。
? ? 小時候,每當我被別的小伙伴欺負時,他總是第一個沖過來,與別人拼命,為我報仇;每當我遇到困難挫折時,他總是幫我出面排憂解難;每當我心情不高興時,也總是他變著法子來哄我開心。
? ? ? 記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把左腳給崴了。醫生說需要靜養三個月。那時候我正在上小學三年級,為了不影響我的上學,父親便哥哥每天用地排車拉著我去學校。
? 從此,我便每天都坐在地排車上,看到的都是哥哥的弓腰前行的背影。
? 我的家住在村里的最南端,而村里小學卻在最北端,來回三四里地。當時村里還沒有修柏油路。九、十月份已經是深秋了,天氣很冷,而且還經常是陰雨綿綿,一路上全是泥濘,哥哥便脫掉鞋子,光著雙腳深一腳淺一腳一泚一滑地艱難地走著。有時候我實在忍不住了,非下來自己走不可,可是哥哥他堅決不肯。
? “悠悠歲月欲說當年好困惑,亦真亦幻難取舍……”
? 八十年代末,伴隨著這首《渴望》的主題曲,我又和哥哥一起到附近鄉鎮駐地上初中,他念初三,我上初一。
? 學校離家也太遠,大約五六公里的樣子。那時候還有早自習和晚自習,也沒有大周末,所以每到周六的上午等上完課之后,才可以回家,周日下午再返校。
? 家里僅有的一輛破舊自行車是我們倆唯一的交通工具。周日返校的時候,母親總是讓我們帶上她準備好的腌制的一瓶子紅羅卜或者洋芋頭,幾乎足夠我們一星期吃的。每次都是哥哥躬身騎著,我在后面安靜地坐著。冬天的時候,天氣太冷我就用臉的右側緊貼在哥哥的后背上,讓他為我遮風擋雨,感受他的軀體給我帶來的溫暖。
? 一路上,哥哥總愛唱起羅大佑的那首校園歌曲《童年》:“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的生生叫著夏天。操場邊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哥哥悠揚的歌聲在耳邊呼呼的風聲以及腳下自行車鏈條發出的“吱吱”聲伴隨下,一遍又一遍的傳向遠方。時間久了,我也學會了,便和他一起唱起來。
? 感覺那就是我一生最美好的時光。
? 可惜的是在這個世上,最美好的也總是最短暫的。只過了一年,因為當時家里經濟困難,實在無法供應幾個孩子同時讀書。哥哥初中畢業后,連中考都沒有參加就主動輟學回家了。
? 年僅十五歲的他要幫助父母支撐起這個家!
? ? 有人曾當面對我說過,你哥哥一年干的活出的力比你一輩子干的都要多,我覺得他說的沒錯。
? ? 哥哥就過早地踏上了社會,農忙季節,在家里起早貪黑地幫著父母干地里的農活。閑時去附近磚窯廠打短工,再后來就去外地長期打工,掙去微薄的工資來貼補家用,供應著我讀書。
? 以前,有哥哥在身邊的時候,我有還嫌他事多,刷牙、洗臉、洗腳、洗衣服、疊被子等,什么事都管著我,多么希望有一天能不受他的管制該多好啊!可是自從哥哥離開學校后,我卻感到不知該怎么生活了。因為學校不是我們鄉鎮政府的所在地,那里熟人幾乎沒有。雖說來學校一年了,可是我整天吃住都是跟哥哥在一起,始終無法跟同學們融在一起。周末回家也是我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的那種孤獨寂寞的感覺越來越強烈。總是不由自主的想起跟哥哥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 ? 有一天實在忍受不了,晚上回到家,我偷偷跟哥哥說也不想念書了,想回家一起務農。
? “那不行!”他很堅決地說,少年老成的臉上顯得黝黑,似乎飽經風霜。“你不知道嗎?我不上學也全是為了你,現在全家人全指望你了!再說你身體太弱,在家里也經不起這繁重的體力活的。”
? “這件事你以后不準再提了,你現在只有好好學習,其余的啥都別管。為了我,也是為了咱全家,你一定要考上大學!可不能讓我們全家人失望啊!”
? 我看到哥哥說這話的時候,眼里濕潤,淚水在不停的打轉,強忍住淚把話說完,便扭過頭去暗暗用手拭去。
? 我便什么也不再說了,暗暗下決心,努力學習,絕不辜負家里人的希望。
?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我終于換來了金榜題名。但是,就是那張金燦燦的錄取通知書,給我帶來的不僅是令人向往的喜悅,還有莫名的憂傷。喜的是多年的努力沒有白費,沒有辜負家里的殷切期望,憂的是八千多元的高額學費對我們這個貧困潦倒的家庭來說,無疑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 上與不上,這個問題糾結了我好久。父親年邁,母親體弱多病。家里的收入緊靠那幾畝薄田。最后還是哥哥的一句話才讓父親下定了決心。他說:“還是讓他去上學吧,二弟身體單薄,無論是在家干活,還是外出打工都不行啊!只要能湊齊這次的學費,以后的事我全包了!”那時候我又低又瘦,胃口不好,還經常肚子疼。
? 于是父親把家里的麥子、玉米、棉花、花生等所有能買的東西全部買完,又到集市上把幾頭豬羊還有耕地的兩頭牛也賣掉了,又到親戚朋友借了很多,這樣東挪西拼的才總算是湊夠了。
? 哥哥把我送進校園,又把家里秋收冬播的農活安頓好,就去外地打工了。我聽說,從此以后,哥哥在工地上總是干一些又臟又累活,甚至還有一些很危險的高空作業的工作,為了能掙更多的錢,他什么工資高就干什么。
? 后來,我們姐弟幾個相繼成家立業,分開另過。平時各忙各的,很少能夠聚在一起,哥哥又提出,每年的春節和中秋節必須回家吃個團圓飯。現在每逢這個時候,一大家子二十多個人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談談心敘敘舊,拉一些陳年往事,其樂融融,開心極了。
? 歲月流逝,時過境遷,隨著父母年齡增大,一向不善言辭的他們逐漸退出。長兄如父,現在無論是家里的、族內的,還是對外的一些事,都是哥哥在打理和支撐。對上細心照顧年邁的父母,對下照料著我們,還有我們的下一代一大家子人。
? 如今又是中秋,哥哥卻沒有回來。月朗星稀,皓月當空,如水般的月光輕輕灑落老家院子的每個角落。鳥雀也已歸巢了,周圍寂靜無聲。一家人靜靜的咀嚼著月餅,仰望天空,思念遠在他鄉的親人。
?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