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苦讀十余載,只為高考上大學。這是兒時的追求,現在的感慨。
我是80后,小時候大學在我們這代人心中有著神圣的地位。那時的小孩子談夢想,上大學絕對是最熱的答案之一。因為上了大學就代表有出息,前途光明。考不上大學人生將充滿灰暗。
具體上大學以后干什么,沒人告訴過我們,我們也認為等長大上了大學,自然就知道了。
我父親就是大學生,在那個年代可是稀缺貨。父親也的確比一般同齡人要出色的多,事業一直發展穩定,各種機遇也就比平常人要多。
不得不承認那個年代的大學生真值錢,絕對是精英中的精英。父親同輩的同學,到現在這個年紀,至少也都混到中層以上,同學感情深厚,幾乎每年都有聚會,那種感情讓我們羨慕。
不過,等到我上大學以后,這個認知被完全顛覆了。大學文憑不再值錢,絕大多數大學生都是在混日子,好像到這來就是為了混個文憑。甚至有些二三線的院校老師教課都不認真,敷衍了事,而且理直氣壯的說:”教你們也學不會,你們到時考試及格就好。“
這是我親身經歷過的事,這樣的大學讓我絕望。我不否認也有出色的老師,想把自己課程的理論講透。只不過考完試,我們就很快就把這些知識又還給老師了。
畢業后,知識沒剩下,就文憑剩下了。
02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反思,上大學究竟為了啥?
我有這個疑慮好多年了。有長輩告訴我,大學里,即便學不到真本事,也值得一上。因為同學感情是最親的,這些都是你以后的人脈。
我被這個觀點誤導很多年,因為看到我父母那輩大學生,他們的確都很有本事,互為人脈。不過最近我才反應過來,現在的大學生和那時的大學生不一樣了。
現在的大學生,已經不是以前那種精英了,而是最普通的人。大學里充斥著追求安逸生活,不求上進的人群。如果上大學是為了這種人脈,真的不上也罷。
而且,現在的人都很現實,如果你對其他人沒有價值,即便是同學,別人也不會幫你。如果你足夠優秀,對別人有價值,所有人都是你的人脈,和上不上大學真的沒有關系。
所以,為了人脈這個說法,在現代徹底破產。
03
大學究竟是什么?其實最貼切的形容是上升通道,它帶給我們的知識沒有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它給我們的視野。
和社會相比,大學里的視野也沒有那么開闊,很多有見識的學生可能視野比大學老師都廣。但畢竟這只是少數。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他們只是普通人,家庭也很普通。受家庭所限,他們沒有那么廣闊的視野。因此他們眼中,大學就成了唯一選擇。
那么不考大學又能怎么辦呢?
到了大學里,接觸了更多彩的社會,看到了更廣闊的視野,他們就可能有不一樣的人生。但是如果不進大學,又沒有那些先進的思想和廣闊的視野,他們的出路注定很窄。
這才應該是大學的最大價值吧。
家庭決定你的下限,學校決定你的上限。
04
不過,現代的網絡發展的太快,有多種途徑可以了解社會,了解科技,增長見識,學習知識。所以大學的這種屬性越來越不值錢了。
尤其這兩年,各種團體都在探索新興的教育模式,有馬云的湖畔大學,有李善友為代表的混沌大學,有羅振宇組織的得到社群等等。
這些群體傳播的是知識,交流的是經驗,但是更主要的是,社群屬性自動的篩選出同質的人,這些人走到一起,想不成事都難。而且這里的人脈,比學校里的靠譜多了。
大學需要轉型,人們的認知也需要升級。
如果你的眼界足夠高,可以跳過中國的大學階段,或者在社會磨礪后重新回到學校補充知識的不足。
如果你的視野沒有那么大,那就先上個大學看看。只有先登上一個小山坡,才能看見更高的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