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業的精英級專業人士,看似他們是各個行業的天才型人物,但仔細了解,你就會發現,他們每個人都是一個勵志的典型。貝多芬莫扎特他們不是天生就是一個音樂家,姚明也不是天生就是一個籃球巨人,愛迪生生來也不是一個發明大王。他們能成為自己行業的典范,絕不是因為他們天生麗質,而是他們后天的極度努力,持續的刻意練習得到的。
他們的成功絕非偶然,那是他們日夜刻苦練習的結果,但也要講究方式方法,就比如我近期看到的這本書《刻意練習》,就告訴了我們如何能通過刻意的練習,如何去練習,讓我們從一個新手成為自己領域的大師!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本書吧!看能否給你一些啟發!
01
從來沒有什么所謂的天才,所有的天才都是刻意練習的結果。
書中一開始給我們舉了莫扎特完美音高的例子:
1763年,年僅7歲的莫扎特環歐洲旅行演出。正是這次演出,鑄就了他的傳奇。身材矮小的只能勉強看到大鍵琴的頂部,但他用自己演奏小提琴及各種鍵盤樂器的技能,深深地迷住了觀眾。而更讓人驚奇的是莫扎特擁有的“完美音高”,即可以能夠準確地識別高于中央C音的第二個八度音的升A調,還是低于中央C音的降E調。而這種能力異常罕見,大約在每萬人中,只有一個人具備這種能力。
那么年僅7歲的莫扎特就是我們旁人眼中所謂的天才,但真的是天生的嗎?
書中舉例日本的一個實驗,莫扎特同齡的孩子通過一定的刻意練習也是可以達到一定的完美音高的,也就是說,即是想莫扎特這樣的大音樂家,我們其實也刻意“批量生產的”,但為什么成就的就莫扎特一個?
因為比起那些“實驗生”,莫扎特的付出更多,刻意練習的更久!
莫扎特的父親是一個具有中等天賦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他把心血傾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力求使他們成為他自己一直渴望成為的音樂家。莫扎特4歲時,父親開始全職教他學習小提琴、大鍵琴以及更多其他樂器。盡管我們不知道莫扎特的父親是用什么方法訓練小莫扎特,但是和之前提到的日本做實驗的那些孩子相比,不但強度更大,時間也更長。
通過莫扎特和日本實驗這兩個案例做比較,作者就是讓我們明白:即使你是一個普通人,只要通過刻意練習,你也可以有所成就,但如果想成杰出,你就要付出更多的艱苦努力,更多的刻意練習,沒有任何捷徑可走!
書中還列舉了一些事例以證明練習是天才之所以被稱為“天才”背后的秘密,其實我們只要想一想,你就會想到你心目中的任何“巨人”,巴菲特如何成就的自己?每天刻意的去讀書,籃球巨星科比如何成就自己?那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四點半的洛杉磯,乒乓球所為的天才運動員鄧亞萍,硬是通過自己的刻苦練習讓自己從一個不合格的乒乓球運動員成為在此行業的天才!
只要你想,各行各業的此類事例舉不勝舉。
文中,作者通過研究大量的各行各業“杰出人物”為什么出類拔萃的規律,他把這種通用的方法稱為“刻意練習”。一種通過正確的訓練與練習進行創造的能力。這種能力與才華,通過利用人類的大腦與身體不斷的突破自己而得到不斷的持續的進步。
02
如果你以為只是去勤奮的練習就是刻意練習,你就大錯特錯的!
那么,到底刻意練習是怎樣的一種練習呢?
作者畢生都在研究某些行業的人到底為什么成為優秀,卓越的。
所以作者在文中通過一個跟蹤調查得出一個大家都已經明白的淺顯道理:
1、 如果你想杰出,你就得練習更多的時間!沒有時間作保證,任何人不可能培養出自己的杰出能力
2、 只是練習還遠遠不夠,你還得做到“刻意的去練習”才行,也就是有效練習。
那么刻意練習到底指什么呢?與我們平常理解的練習有什么不同呢?
作者通過史蒂夫·法隆數字記憶的例子來說明刻意練習是如何真正有效的。史蒂夫·法隆是作者聘請的一大學生,他通過不斷的持續練習,突破極限,最終他經過200次的練習后,能記住82個數字。而這82個數字是以大約每秒1個數字的速度,向他讀出。
而據作者介紹現在這項世界吉尼斯記錄已經超過了300個數字。
書中而介紹史蒂夫·法隆是怎么一步步經過刻意練習能一口氣記住82個數字甚至更多的,作者為史蒂夫·法隆精心設計的訓練方法就是“刻意練習”的最佳實踐,
我們刻意學習一下這四點:
1. 首先,設定明確的、具體的、可以達到的目標。
2. 專注于當前的任務,也即練習過程要專注,真正的沉浸在有目的的練習過程中。
3. 包含反饋,也就是說每次的練習結果都能得到應有的反饋,以便下次練習能夠吸取經驗、教訓,以期下次練習取得更好的進步。
4. 走出舒適區,也就是刻意練習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要追求進步,每次都努力超越自己力所能及,給自己一點小壓力,每天進步一點點,從而不斷擴展自己的能力邊界。
大家現在明白什么是刻意練習了吧,比起一般的勤奮型練習,刻意練習目的性更強,過程更專注,通過反饋就打破舒適區,讓你的練習更有效率!能在勤奮的同時,更多的提高學習效率!讓你的任何付出事半功倍!通過科學的刻意練習,讓你成長的更快!也是你從新手到大師的唯一捷徑!
03
讓刻意練習變成我們日常工作、生活的的一部分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大部分人還是不太了解刻意練習,但大家都知道“一萬小時定律”!就是你堅持在一個領域奮斗一萬個小時,你就會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但見天讀了《刻意練習》才知道,所謂的一萬個小時那都是不科學的,如果你沒有刻意的練習,只是時間的堆積,你照樣一事無成!或者說你還是老樣子,不會成為大師,這也是我們大部分人即是勞累一生還是一個普通人的現實!
在文中,作者也對有名的“一萬小時法則”的錯與對談了自己的觀點,也就是不要被一萬小時的數量迷惑,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每個小時的練習質量:
作者認為錯的一面: 著眼于某個目標的刻意練習與一般的練習是有區別的,而且這種區別十分關鍵。
作者認為對的一面:在任何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行業或領域,要想成就一番事業,致力于變成業內的杰出人物,需要付出許多年艱苦卓絕的努力。你可以堅持、堅持、再堅持,使你自己變的卓越、卓越、更卓越。你的進步有多大,取決于你自己。如果你希望成為你所在的高度競爭行業或領域中的世界上最杰出人物,就得付出成千上萬個小時的艱苦努力,只為了與那些在同類工作中同樣勤學苦練的人有平等競爭的機會。
因為我是一個一對可愛兒女的父親,所以對于文中最后匈牙利心理學家拉斯洛·波爾加他妻子克拉拉培養三個女兒國際象棋,并且各個都是世界冠軍的例子。非常的感興趣!
從他的行為中,我們可以看到孩子能不能成為“天才”,父母是首先需要得到訓練的,我們必須相信我們的每個孩子都有其無限可能,只要父母方法得當,通過刻意練習,可以讓每個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甚至成為別人眼中的天才!
通過刻意練習,把你的孩子變成天才的捷徑如下:
1、讓孩子產生興趣,大人以一種“好玩兒”的方式向孩子介紹他們最終從事的領域或行業。
o 父母給孩子大量的時間、關注和鼓勵。
o 以成就為導向,教孩子一些重要的價值觀,比如自律、刻苦、負責任,以及建設性地運用時間。
o 表揚是增強孩子動機的一種絕佳方式,特別是年紀更小的孩子。
2. 變得認真
o 盡管父母和導師可以采用許多方法來激勵孩子,但到最后,那些動機必須來自孩子的內心,否則,它不會長久。
o 孩子開始體會到刻苦學習帶來的回報,并且變得越來越能夠自我激勵。
3. 全力投入
o 尋找最好的導師或學校來指導練習。
o 在這個階段,動機完全靠孩子自己保持,但家人依然能夠發揮重要的支持作用。
4. 開拓創新
o 創新離不開刻意練習。
o 創造力與刻苦工作并在漫長的人生中保持專注是分不開的。
結束語
刻意練習,整本書的實驗和事例很多,也給大家介紹了一些具體的操作方法,我們讀此書,其實就是明白書名的意思就夠了:所謂的刻意練習:
第一、你的練,首先時間要有保證,你想比別人更優秀,你就得比別人更多的付出!
第二、付出也是講究方式方法的,你必須掌握科學的方法,并依照這些方法,刻意的去練習,那樣才能有所收獲!
第三、你的行動!你的執行!(這句是我送給大家的)
好了,如果你是一個新手,你想成為你所在領域的專家,你就刻意的去練習吧,也可以找到原書去看一下,對你一定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