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今年一年級,開始學習寫豆腐干的小文章,昨天的作業我無意中看見,真的是又好氣又好笑,現與眾位文友共享。
早上,爸爸帶著小明一起去河邊釣魚,爸爸一心一意地釣著,小明也在釣著。爸爸的魚快上鉤了,小明急得滿頭大汗。
第一句肯定沒什么問題,要件齊全,第二句有點硬,基本上也過關。第三句好莫名,為什么爸爸的魚上鉤了,小明急得滿頭大汗?我把兒子叫過來,問他其中原由,他支支吾吾半天,給我的答案是爸爸在和小明比賽釣魚,爸爸要贏了,小明才滿頭大汗。
那為什么不寫上去呢?
兒子又拖泥帶水半天,說老師講了,不能超過50個字,所以沒寫,我覺得非常詫異,竟然還有這樣的規定!問我老婆也沒有可能,老婆拿出手機,看了之后言之鑿鑿回答,布置作業的微信中確實有這么一句。
我哈哈大笑,跟兒子說,文章這件事情,最不要緊的就是字數,寫得好與壞才是最要緊的,何況你如果肯動腦筋,字數一樣,意思也能表達,只不過你現在還不會而已,兒子說不相信,于是我操刀來改。
小明父子相約進行一場釣魚比賽,爸爸是老手,很快就有魚要上鉤,而小明不知道釣魚的訣竅,忙得滿頭大汗,卻不見魚上鉤。
改完我也覺得滿意,就招呼兒子來看,他嘟噥著,一副很不服氣的表情,最后憋出一句話,我自己改改看。
小明早上就釣到魚了,爸爸一直沒有釣到,因為爸爸是個脾氣很急的人,到晚上爸爸急得滿頭大汗,可是還是沒有釣到魚。
我愕然,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他倒是一副開開心心的樣子,忽然我認識到,其實教育這件事情,引起孩子的興趣要比讓孩子守規矩重要,而如果興趣可以根據規則而來,那就是正經的游戲。我也無意向中國教育制度開炮,因為我拿不出更好的,而如果僅僅是發泄的通道,我與那些我不齒的人何異?望此篇與家長、老師共勉。對孩子少點懲戒,多一些引導,他們的世界我們現在不懂,卻是由我們幫忙塑造,美好的還是多一點比較合適,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