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繼續讀《給教師的68條寫作建議》的第七章——寫讀后記。
書中強調先把書讀好,教師要有獨立解讀教材,做好教學設計的能力,會構建自己的好課堂,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有閱讀規劃,做足教學的“戰略儲備”,讓自己有能力贏得學生,要讀書的“嚴肅”姿態,會寫“明明白白”的讀后記,會讀后記特點歸納及寫作建議,強調不讀通透不成文章。
書中講述一個故事,鐘杰老師有一個特殊生,班里有這樣一個學生,班級還好建設嗎?一定是狀況不斷。一般的班主任,估計要放棄了,要么想方設法“安撫”住,不出大錯,湊合兩三年混個畢業,就是很好的結果了;要么不容忍他,抓個錯就推出班級、管你以后變成個啥樣。但鐘老師沒有這樣做,為了能與這個特殊的學生對上話、改善關系,鐘老師開始了讀書。她買來《重塑心靈》《不要用愛控制我》《心態的能量》《靈魂之心:情緒的覺察》《情感勒索》等,認真研讀。與此同時,對這個學生的情況做深入調查。很快,她就有了轉化特殊生的可行思路。
鐘老師的過人之處還體現在她把具體實踐的過程記錄了下來,并單獨為他寫一本書。學生聽取了鐘老師的建議,態度上有了極大轉變,鐘老師給予建議,他都會積極采納。慢慢地,鐘老師也兌現了諾言,真的出版了一本書--班級敘事《教育西游記》。
為了避免所謂的早戀問題,科學指導學生順利度過青春期,鐘老師有規劃地讀了一些書,如《身體的秘密》(男生卷、女生卷)《孩子的情欲世界你知道嗎?》《青春期性教育教師實用手冊》《藏在書包里的玫瑰》別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青春期問題與教育方案》《如何教育叛逆學生》等,另外還有一些“兩性書籍”,如《男人是野生動物,女人是筑巢動物》《“壞”女人有人愛》等。
教師多讀一些經典的教育類書,網上流傳著一份《生命化教育課題推薦閱讀書目(首批)》,分類推薦了很多好書,如“經典與新經典”里有蒙臺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盧梭的《愛彌爾》、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馬克斯·范梅南的《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佐藤學的《靜悄悄的革命》、加德納的《多元智能》、陶行知的《陶行知教育文集》、尼爾的《夏山學校》、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等18本。
讀這些書能讓我們“取法乎上”,探尋到教育的精髓,更重要的是能夠給我們的精神以力量,激發我們的“使命感”,讓我們的心靈得到陶冶,領略到“職業高尚”的高峰體驗,從而胸襟開闊,不屑于斤斤計較蠅營狗茍,開掘奉獻精神。
記得某教育專家說哪個老師會說出十個以上的中外教育專家的名字,上面書單里的作者名字就是這些教育專家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