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無條件接納。這個說法早在兒子上幼兒園大班就接觸了,如今兒子上初一了,關于無條件接納,斷斷續續踐行了七八年,始終不得要領。今日反思,大概有幾點原因:
1、對“無條件接納”內涵的了解僅限皮毛,無法深入得其精髓。
2、焦慮是接納最大的敵人,時時破壞接納的初衷。
3、家校不能無縫對接,導致無條件接納形同虛設。
4、最重要的一點,也是今天感覺最明確的一點——我對自己的接納是不夠的,因此難以給予孩子真正有效的無條件接納。
先來覺察我自己,我是一個謹小慎微的人,作為一名教師,時時追求專業的不斷精進和自身道德的潔白無瑕,一旦犯了錯,即使對他人來講,非常不值一提的錯,我都會記好些年,內疚心特別重。當然,自己做的好的、得到鼓舞的細節,也會印象深刻。當我失敗時,我很容易沮喪,并把所有的原因都歸結于自己,導致舉步維艱,同時可怕的完美主義令我在某些特定的事情上非常拖延,盡人皆知。在工作中,我能很好地勝任各項任務,但在教育孩子上卻常常體會挫敗感,因為大多時候我完成不了對自己做完美母親的期待(當然,現在我知道做完美母親是個極其錯誤的想法)。當我沮喪或者有很多消極情緒時,我是完全不能接受自己的,體現在我不能成為最好的自己,體現在不能坦然和先生或朋友交流這些困惑,至今為止僅限幾位密友會聊到。面子也好,驕傲也好,尊嚴也好,我的自我局限令我常常獨自承受這些負面情緒,最夸張的后果是有幾年在孩子面前多次情緒崩潰,當孩子被嚇到變乖乖,我還以為是個拿捏他的辦法。哎,可怕愚昧的我!
如今的我也逐漸更了解自己,更寬容自己。我接納自己是個舉棋不定、優柔寡斷的母親,我接納自己是個沒搞定自己孩子的教師,我接納自己的人生選擇,我接納自己的思想天馬行空和行動緩若蝸牛,我接納自己不太棒的情緒管理,我接納自己在生活中的笨手笨腳,我接納自己的不善理家,我接納自己的戒備和敏感,我接納自己的不安與控制,太多太多需要接納的自己,慢慢努力吧,畢竟每天都在成長。每天進步一點點,經年累月總會看到進步吧。此刻,我需要正確的方向。
再來覺察兒子的成長歷程,在教育行業浸泡的我內在并沒有一套完整的教育體系,因此在兒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很多教育理念看似都正確,但都碎片化地被我拿來使用,效果可想而知。加上我不夠堅定,常常被八面來風吹得東倒西歪,兒子因此也跟著受累。
當兒子犯錯時,我常常急于糾正,不給他喘息的機會,又或者觸及到我自己的痛點,干脆避而不言。總之,不能很好地利用寶貴的錯誤促進兒子的成長。小學三年級,兒子將玻璃渣塞進好朋友的鞋子里,把對方的腳硌出了血,老師勃然大怒,責令我好好懲罰他,而我竟然二話沒說不給他吃晚飯,還買了一大堆好吃的送到同學家去。到此嘎然而止,不再提起?,F在想想,真是極其沒有教育智慧。
當兒子失敗時,我外表淡定,內心焦慮?;仡^想想,這些年兒子遇到的人際交往失敗和學業失敗我都想大包大攬,越俎代庖,我對待失敗的態度無疑影響了兒子,他再面對失敗時,要么手足無措要么推給我們大人為他解決。
當兒子達不到我的期待時,我很容易生氣發火,直到現在還時有發生。事實上,這份期待里藏著我的恐懼和控制,仿佛兒子只有照著我正確的期待成長,才是唯一的正確路徑。我會買很多自己覺得很棒的書,期待兒子一一看完,可直到今天他也不肯翻開一面。
當兒子有消極情緒時,我會比他的情緒更激烈。當他憤怒時,我比他更憤怒;當他歇斯底里時,我比他更瘋狂;總之,我似乎總想在他面前更勝一籌,結果適得其反。
今天,我對無條件接納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無條件接納,既是一種謙卑,又是一種包容,還是一種臣服。
面對生命,我們必須謙卑,即便他是經我而來,也不屬于我不能任我占有和輕怠。初來的完美和純潔因為我們和這個世界,變的似是而非,我們何不更謙卑地對待這個小小的生命,因為他終將壯大,而我們終將老去。
面對孩子的行為,我們必須包容。這一世相遇,我們學著做父母,他們學著成長,誰不是摸著石頭過河深一腳淺一腳。孩子沒有無緣無故的行為,只有不符合成年人邏輯的行為,討好、激怒、搗亂、試探、隱藏無不透露著他們的心理訴求,我們可以選擇視而不見,也可以選擇接收信號及時幫助和反饋。
面對命運我們必須臣服。臣服于我們沒能擁有最完美的基因,臣服于我們沒能遇見最合適的那個他,臣服于我們不能擁有最優渥的生活,臣服于命運多舛不斷生出新的考驗。面對生活不作無謂的抗爭,順流而下,順勢而為才能枯木逢春。面對育兒的考驗,不擰巴不糾結,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和先生孩子合作,共同制造生活的甜。
無條件接納不是放任自流,這是閃著愛的光輝的一種允許。對生命的允許,對生命的信賴。
無條件接納不是驕縱寵溺,這是對成長的深深理解。曾經我們沒能好好活過,現在就要用更艱難更堅定的步伐理解這獨一無二的成長。
昨夜和兒子一起斷斷續續聽了《逆境》,其中形容面對逆境如同一群人爬雪山時遇到雪崩,必有三種人,一種是放棄者嚇得屁滾尿流,一種是扎營者安享當下的成績,還有一種是攀登者繼續挑戰新的未知。兒子問我是哪種人,我信誓旦旦說,目前我的狀況是可以選擇當扎營者,也可以選擇當攀登者,不過我更想試試當攀登者。如果目前這個階段是我養育孩子中遇到的隨時會出現的雪崩,我還是愿鼓足勇氣繼續攀登,挑戰人生的又一高峰。讓每一次挑戰都化為一塊基石,厚實孩子的生命,成就生命的高度。
1年52周,10年組成“520”。1周1篇育兒記錄,10年之后,記錄替我說出“我~愛~你”!
【520親子成長跡】,一個關注家庭成長的社群,小班制精致群,52人報團成班,互為字友,彼此見證成長之路。
孩子有你的陪伴,你有我們的陪伴,加入520,十年之后,我們依然“見字如面”!
我是「520親子成長跡」社群聯合發起人:yuan,記錄陪伴孩子走過的每一步腳印,讓陪伴成為最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