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大佛古寺始建于南漢(公元917-971)名新藏寺,為南漢王劉上應(yīng)天上二十八宿而建。明代擴建為龍藏寺。后殿宇垂危,改為巡按公署。清順治元年(1649)公署毀于火。平南王尚可喜為便于向天子“祝嫠祜國”,考訪龍藏寺故址,于康熙二年春,自捐王俸,重建廣州大佛古寺殿宇,于第二年冬建成。
廣州大佛古寺殿宇仿京師官廟制式,兼具嶺南地方風格。具有較高的文化藝術(shù)觀賞價值。大雄寶殿座北向南,面闊七間,深進五間,建筑面積達1200平方米,至今仍為嶺南之冠。歇山頂上蓋素胎板,瓦簡及勾頭,滴水,灰塑瓦脊的竹龍,牡丹等脊飭。
廣州大佛古寺雖歷經(jīng)三百多處風雨侵蝕,但風貌尚存。安南(今越南)王捐贈的優(yōu)質(zhì)木材作梁柱框架,至今亦基本完好。另外還有頭門、鐘樓、鼓樓、天王殿、廊廡、香積廚等大小殿堂,房舍都顯得清凈樸素,宏偉莊嚴。雍正十一年(1733),廣州知府劉庶接到率正皇向全國頒整佛教諭旨,決定選大佛寺作宣諭之所,于殿前建宣諭亭。同時在廣州大佛古寺大殿兩側(cè)建韋馱殿,伽藍殿以及“佛境”、“禪林“東西兩門。此時寺院范圍擴大,佛事興旺,名聲遠播,成為廣府五大叢林之一。
廣州大佛古寺紫賜開山祖為真修法師(僧綱司僧綱)。著名法師來大佛寺住持的還有:影園法師、著名詩僧八指頭陀月溪法師。
廣州市委市政府批準廣州大佛古寺重新開放。但殿宇仍被街道二廠占用。幾經(jīng)市人大市政協(xié)分別或聯(lián)合組織視察,協(xié)助街道尋找搬遷出路,敦促還寺于僧。到1981年把大雄寶殿歸還佛協(xié)管業(yè)。佛協(xié)副會長廣明老法師出任住持,于同年7月12日開放,并著手重建。經(jīng)過四年辛苦努力,廣州大佛古寺大雄寶殿已按原貌修復(fù),三尊大銅佛像亦按原來(各高6米重10噸)重鑄。接著重建山門、天王殿、地藏殿、藏經(jīng)閣、僧舍、客堂、香積廚、方丈室等。海內(nèi)外游人香客前來參訪禮佛與日俱增。
1993年8月9日,廣州市政府公布廣州大佛古寺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廣州大佛古寺怎么去,廣州大佛古寺地址:惠新中街21號。
廣州大佛古寺怎么去,附近地鐵:農(nóng)講所D(走比較遠)
廣州大佛古寺怎么去,附近公交:北京路口站、中山五路站、財廳站、文德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