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氣讀書會第二季第3天
閱讀書目:李政濤《教育常識》47-48
閱讀時長:一個半小時
閱讀體會:
課型
作者說:課型之“型”,“型”即“類型”,它意味著井然有序,按照一定的維度形成有類型、有層次、有結構的體系。目的在于把那些星星點點、散漫無序、形式和內容迥異的一堂堂課整合起來,把“堂”變成“型”,把數量概念,點狀概念的“堂”變成類型概念,整體概念的“型”。
我理解:課型就是一類課堂的邏輯整合,它有一系列的育人目標和價值,有相對穩定的教學過程結構,有完整的評價標準??崴夹荛喿x專注兒童哲學閱讀,一個故事一種啟迪,每個故事之間又有內在的聯系,對學生價值觀的培養,這就是課型;少年派網絡素養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基礎網絡素養知識,養成良好的網絡和手機使用習慣,這就是課型;阿福童財商課,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頭腦風暴,培養兒童對基礎財商知識的理解,獲得對金錢的正確認識,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獲得生活技能等,這就是課型;生命教育,帶孩子們看世界,開拓眼界,理解生命的意義,這就是課型。
教是為了不教
作者說:“教學生學”,最重要的“教”,是教會學生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自主獲取知識和掌握技能的習慣。將來離開教師之后,學生可以自己選擇甚至創造學習的方法。還是那句話,教是為了不教。
我理解:習慣對一個孩子的成長是多么重要,我想每個人都深有體會,小學的教育教學,除了給孩子們教授一些基礎知識以外,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孩子們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些習慣會在他們身上落地生根,會自我生長。“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會孩子學會學習,當孩子們離開學校,離開老師的時候,依然能自我學習,這就是好的教育。
教與學
作者說:教法一定是包含了“學法”的教法。沒有“學法”的“教法”不是真正的教學,而只是教師在教學中對教的方法的展示,是教師的獨角戲,與學生無關。
我理解:作者已經在很多章節里面闡述了教與學的關系,它們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他們是一體兩面,是因果關系的存在,只有“教”沒有“學”,那是老師的課程展示,只有“學”沒有“教”,那是學生的自我學習,作為教師,一定早找到兩者的節點,做好平衡。
幫助
作者說:教學就是“以教幫學”,教師無非是為幫助學生學而來的,教師的角色可以多種多樣,但都可以歸結為一個角色:幫助者。教師就是幫助學生的人。
我理解:在我帶著孩子們參加互加課程學習之后,我對“幫助”“助學”就有了更加深刻地認識,我不再是教學者,,我給學生舉手上麥,或幫助主講老師回收反饋,我的角色變成了助學者,變成了幫助學生學習的人,雖然,角色變了,但依然能促進學生的成長,從更大層面上來說,我們老師對學生的成長,不是主導,而是幫助、輔助。
寫在后面
今天是我在勇氣讀書會第二季打卡的第3天,突破自我,越讀悅讀!如果你讀的也是《教育常識》,歡迎一起交流!
更多精彩
配齊村小課程,見證村小“齊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