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36 ?
? ?大米是個清秀、愛跳舞的女孩,只要老師一彈奏鋼琴曲子,她就會像一只蝴蝶一樣在教室里翩翩起舞。大米唱起歌來聲音甜甜的,非常好聽,音樂的節奏掌握地也不錯。她的語言發展較好,只是時不時地愛用“方言”來表述,普通話說的不夠流暢。在繪畫中,大米很有自己的想法,并能合理地安排畫面,選色相當豐富,所以,她的每一幅畫都完成地很棒!特別是在評價作品時,她能堅持自己的觀點來看待同伴的畫作,并能從多方面來評價作品。例如:顏色是否漂亮、畫面是否豐富等等。在跳舞當面,她真的很有天賦,比如:同樣表現花的造型,她會擺上七、八種,每種造型都很優美。看著大米不斷變換的舞姿,我想:這不是讓孩子大膽想象、創編以及表現自我的最好時機嗎?于是,我常會在閑暇時間彈奏不同風格、韻律的樂曲,讓大米領著同伴一起跳起來,在“舞”的世界里放飛想象的翅膀!近階段,大米迷上了講故事。尤其是到了“故事大王”的時間,她的參與性就特別的強。大米在講故事上有兩大優點:一是聲音響亮,音色甜美;二是故事編的有情節,好聽。因此,同伴們都很喜歡聽她講故事。孩子的發展與展現自我,需要成人不斷地為他們提供相對應的舞臺。我在一日活動中,常組織幼兒進行“小組、個別”活動,讓每個孩子都在這種輕松的氛圍中,快樂地成長。“故事大王”的舞臺就深深地吸引著像“大米”這樣的孩子,同時,也調動著其他孩子表現的欲望!大米的觀察能力很強,像有一次觀察兩只老鼠,她不僅會從顏色方面來辨別,還會細心的觀察它們臉上的表情,知道從細微處來琢磨它們內心的感覺。孩子的觀察能力對于他們的語言發展、想象力的發展是非常有益的。只有會仔細地觀察了,孩子才會有話可說。作為教師,不僅要為孩子選擇能激起他們觀察興趣的對象,更要關注孩子的觀察過程,最大程度地發揮“觀察”的教育因素。
? ?
? ? ?晨晨是個非常聰明的小男孩,活潑好動,接受知識快。但他從入園到現在一直都不太喜歡自己動手吃飯,而是每次都需要老師到最后幫忙,如果老師不喂他,他就這么坐著看著,也不知道小腦子里琢磨的什么,就是不主動的自己動手。早晨,孩子們都快吃完早飯的時候晨晨才來。洗完手,老師給他盛上早餐請他坐下來吃。他拿起小鵪鶉蛋,看了看,又放下了。老師提醒他快吃飯,一會要去升旗了。他就拿起勺子,在餛飩碗里攪了幾下,又放下了。老師去忙了,他就自己坐在那里看別的小朋友吃,一會轉過頭去看外面,要不就趴在桌子上。老師沒辦法,就走過去喂他吃,他倒是嘴巴張得挺大,喂一口幾下就咽下去了。吃完這一口,又開始不動了,老師再去喂……我覺得這樣有幾個原因:1.家長的“包辦代替”教育方式。晨晨大部分時間是爺爺、奶奶帶的。家里遇到事情都幫孩子解決,久而久之就造成孩子動手能力差,以致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自己不會穿衣服,也不會吃飯。2、教師指導行為的影響。剛開始入園時,老師怕他不吃飯會生病,就盡量對他照顧周到,喂他吃飯,大小便和喝水問題也總幫他解決。久而久之讓他形成了依賴思想,對他的動手能力培養不夠重視。這樣就造成他遇事總是習慣于尋求成人的幫助,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提高,反而讓他的依賴性產生了惡性循環。對此,我的建議是:1、教師積極鼓勵,幫助樹立自信心。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大量研究表明,人的自我意識首先是他人態度的反映。由于孩子年齡較小,對自身的言行往往缺乏評價能力,對自身力量的評估都是依從于他人的。別人怎樣看待他的,或者孩子認為別人怎樣看待他的,將在很大程度影響孩子怎樣看待自己。周圍人的鼓勵,對于增強兒童自信心有很大作用,教師作為兒童所尊敬和崇拜的權威者,對他們的評價具有決定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