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飯桌上,一個12歲的男孩,分發完筷子之后,給在座的小朋友,一人倒了一杯飲料。
我在贊嘆孩子動手能力的同時,好奇地問他奶奶,是怎么帶的孩子?
他奶奶壓低聲音說,訓練的,在家里,他只要不搞學習,我就吩咐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培養他生活的動手能力。
他媽媽下班回到家就不同了,見我使喚他兒子,很不高興。
就說孩子上培訓班辛苦一天了,還讓他做事,累著怎么辦?結果他就躲到房間里玩手機去了。
人人都說爺奶喜歡嬌慣孫子,到你們這兒倒成了個例外了。同飯桌的人插話說。
孩子的奶奶說,你不知道,我們家里那老頭子,是個醬油瓶倒了都不扶的主。
同時在田里干活,回到家,我忙著洗衣、做飯,他翹著二郎腿看電視。
飯好后也不幫忙端一下,吃好后碗一推,嘴一抹,摸出一根煙,開始吞云吐霧起來。
衣服洗好后,我不晾,他能讓衣服在洗衣機里放臭。
豬餓得哼哼叫,看我忙的團團轉,他都不主動去喂一下。
此類生活小事,不勝枚舉,我們不知道吵了多少回。
有了兒子后,從小我就訓練他的動手能力,不想媳婦兒因為他生活上的懶惰,而起離婚的念頭。
老奶奶的一席話說完,我如同醍醐灌頂。
是啊,為人父母,如果都能從自身婚姻中,取其精髓,去其糟粕,用以教導自己的子女,那世界該是多么的和諧啊。
現在獨生子女居多,很多父母把孩子,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仿佛只要孩子學習好,人生就是一條康莊大道。
朋友的姐姐,為了兒子,從初中起她就放棄工作開始陪讀。
她說把兒子培養成材了,早晚能把她的那份工資掙回來。
每天換洗衣服給他找好,牙膏給他擠好,把兒子照顧的幾乎是無微不至。
大學時,兒子想要住學校宿舍,她以人多復雜為理由,還是在學校附近租了一間房,供她和兒子住。
她在學校附近找了一份鐘點工的工作,每天照顧著兒子的飲食起居。
長年累月的分居,丈夫和她心生嫌隙,也過不到一處了。
大學4年很快就過去了,兒子前后找了幾份工作,都不如意。
離開了媽媽的照顧,他仿佛樣樣事都做不成。
灰心喪氣之下,他回到了老家,每天都沉迷于游戲。
叫他出去找工作,他說外面的那些人都喜歡和他作對。
母親再說了,他就怒目相對,最后一個受過高等教育大學生,在母親的又一次嘮叨下,竟然對從小伺候他長大的的母親,動起手來。
為了孩子,母親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婚姻,兒子成了啃老的暴君。
絕望之下,她割腕自殺,幸虧搶救及時,才撿回一條性命。
如果她不是事無巨細地為孩子包攬一切,孩子又怎么會變成今天這幅德性。
往后她的孩子即使有幸娶妻,面對如此巨嬰,婚姻又焉能幸福。
有一種愛,叫做放手,父母只有對孩子適時的放手,他才能學會去思考,去選擇,才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從而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琴子大學剛畢業就談了一門親事。
父母不同意,嫌她年齡還小,還沒幫到家里,就想著要嫁人了。
無奈琴子偏要同意,父母沒辦法,只好隨她去男方家看了一趟。
就這一趟,這門親事就定下來了。
別人好奇的問他們,怎么這么快就改變主意了?
琴子的母親說,他們家庭的氛圍很好,母親炒菜,父親切菜,兒子倒茶招呼客人。
飯吃好后,撿的撿碗筷,搞得搞廚房衛生,搞得搞客廳衛生,配合默契,很有效率。
果然,女兒嫁過去之后,過得很幸福。
很少因為生活瑣碎吵嘴。
琴子的母親說,因為她受過婚姻之苦,最容易看見別人的幸福。
現在喪偶式婚姻,無不是從小父母嬌慣的后果。
如果你家培養出來的男孩心地善良、豁達、有責任心,忠于家庭,同時還具備養家糊口等能力。
他家培養出的女孩善于打理家務,會教育孩子,能夠處理婆家、娘家的關系,孝順父母,具有善良的本質。
那么,丈母娘還用得著索要高昂的彩禮去試探女婿,以求給女兒婚姻一個保障嗎?
同樣,婆家付出了彩禮,還怕娶回一個德不配位的媳婦嗎?
彩禮亂象的背后,是居高不下的離婚亂象,以亂止亂,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如果從小,你把你的兒子教育好,他把他的閨女教育好,兩好合一好,才會皆大歡喜,萬事順遂。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