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感悟三下鄉,青春筑夢行#活動,本人承諾,文章內容為原創,且未在其他平臺發表過
農村環保意識調查
摘要:隨著農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在享受小康社會帶來的方便與快捷的同時,也遭受了環境污染帶來的損失。昔日的青山綠水已是傷痕累累,不堪重負的地球向我們發出越來越嚴厲的警告。我的家鄉——江蘇省沛縣魏廟鎮孫橋村擁有著廣闊的田地,然而焚燒秸稈成為越來越嚴重的問題。為此,我通過實地考察,走訪等方式,對孫橋村的環境及農民的環保意識進行了調查。
關鍵詞:農村;環境污染;秸稈焚燒;環保意識
一、調查背景
每年六月,家鄉都會進行秸稈焚燒活動,在那幾天夜晚天空通明,煙霧彌漫整個縣城;白天煙霧繚繞,伴隨著一股刺鼻的味道,給人們的生活和出行帶來嚴重的影響,城市居民因此怨聲連連。由于學校開展大學生暑期實踐調查活動,給了我這樣一個機會,因此調查我們家鄉環保意識的活動勢在必行,讓我深入百姓之中,傾聽百姓心聲,了解百姓想法,同時通過我的調查讓更多的人關注環境保護,更好的樹立環境保護意識。
二、調查內容
(一)調查流程及形式
1、調查時間:2017年7月3日至7月17日為期兩個星期。
2、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是社會實踐過程中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任務,也是整個調查中相對重要的一塊內容。由于我們確定的調查對象為村民,存在村民不識字是現象,所以我針對這個對象,設計了針對性的調查問卷。
(2)實地調查法:
我實地走訪了村民住所,村內耕地,并展開調查,了解到秸稈焚燒,垃圾處理情況等信息。
(3)文獻調查法:
我們通過查閱資料文獻,了解政府對焚燒秸稈的工作方針,沛縣關于秸稈焚燒懲處的部署。
(4)個別訪談法:
在實地調查中,我通過對村長的專訪的方式,深入調查了解了我村的垃圾處理以及村民環保意識情況。
3、調查地點:江蘇省沛縣魏廟鎮孫橋村
(二)調查情況
江蘇省沛縣魏廟鎮孫橋村約1000人口,共占地約55000平方米,其中耕地面積達35000平方米,如今,廣闊的稻田一望無際,風吹麥浪,令人心曠神怡。可見,我們村莊主要以發展農業為主。
第一天,我實地調查了家鄉的環境情況,發現了原先普遍亂堆放垃圾的現象不見了,道路兩旁溝壑里已經沒有了塑料袋的蹤影,河岸邊的垃圾已被彎彎的柳樹取而代之,我驚愕,沒想到在外地上學半年,家鄉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隨意在稻田里采訪了一位老大爺,據他所說,由于相關部門加大了懲罰力度,今年已經沒有人焚燒秸稈了,所以今年的空氣挺新鮮,說著還深吸了一口氣,滿滿的都是稻子的清香。接連幾天,我繼續做了走訪,了解到了,政府正籌劃建設新農村,第一步就是抓環境,于是每天傍晚都有有關人員開著車子收人們一天積累下來的生活垃圾,于是亂堆亂放亂丟的現象一去不復返了。
(三)調查結果整理
1、有關秸稈焚燒的調查
為什么今年沒有村民焚燒秸稈了?我帶著疑問找到了村長,村長回答,鎮政府了解到秸稈焚燒的危害,動員相關部門制訂了《沛縣2013年秸稈禁燒工作方案》,實施秸稈禁燒“獎罰分明”的新方法,并立即實施,得到很好了效果。據村長透露,2012年以前幾乎每戶人家都會焚燒秸稈,自2013年實施新方案,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村民焚燒秸稈勢在必行,沒辦法杜絕,因此出現漏網之魚,而今年政府加大懲罰力度,基本上杜絕了焚燒秸稈的現象。
2012年,約有98%的村民都選擇焚燒秸稈,其余2%較貧困村民將秸稈拉回家燒飯;2013年,由于政府加大打擊力度,約有33%的村民直接在田地里焚燒秸稈,其余被迫堆在家里或幾經周折賣出;2014年,打擊力度進一步加大,并且經過村委會對秸稈利用的科普,基本上沒有直接焚燒的村民。
經過整理,我得到下面秸稈焚燒歷年人口比例折線圖。
2、有關垃圾處理的調查。
我隨機調查詢問了家鄉100戶村民有關垃圾處理的方式,在之前,垃圾處理以焚燒為主,約有68戶;亂丟亂放比比皆是,約32戶;由于之前沒有配備垃圾車,所以沒有丟入垃圾車的村民。
表二:歷年垃圾處理方式人口比例表格
如今,政府給家鄉配備了垃圾車,村民紛紛響應,積極配合,共同營造美麗家園,調查今年情況,發現垃圾焚燒的比例明顯減少,亂丟現象基本杜絕,村門相應政府的號召,絕大多數村門把垃圾丟入垃圾車,并有相關人員進行收拾。
3、有關環境保護意識的調查
隨機調查了100人口村民,在調查中,人們都表示了當今世界存在環境污染現象,為了使村民更好地理解我的意思,我針對性的調查了關于村民評價我村的環境現狀。其中有90人認為“需要治理”污染,7人認為“不需要”,有3人表示“無所謂”。
4、有關提高村民環保意識途徑的調查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村民最先的是提到電視等媒體的宣傳廣告等活動方式占30%,加大政府管理力度高達65%,個人覺悟少之又少,僅占5%,調查顯示村民處于被動地位,并不能從根本上提高其環保意識。
(四)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這次的社會調查,我對我的村民的環保意識有了一定的了解,通過村民對秸稈焚燒的危害的認識,可以看出我們的村莊的環境保護還是出人意料的。在進行調查的時候,村民能夠認識到環境保護的緊迫性和必要性,這說明村民還是有一定的環保意識的。然而,對于問道如何提高村民環保意識時,多數人認為是政府的責任,與個人的關系不大,“政府怎么說,我們怎么做,一定服從上級的安排”,從這可以看出,村民積極性不高,處于被動狀態,沒有從根本上提高自己的環保意識。
三、調查結論及建議
通過實地走訪以及分析數據可以得出我們本次調查的結論,具體分析如下:
(一)過去焚燒秸稈的主要成因
(1)部分農民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心不強。
(2)傳統焚燒習慣的影響。
(3)農民對于秸稈依賴程度大大降低。
(二)對于切實提高農村環境的建議
(1)加強村民環保意識,提高村民的環保素質。
(2)廣泛深入的開展宣傳教育提高廣大村民的環保意識。
(3)加強村委會服務與村委會管理。
四、對于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總結
對于我的家鄉這一次的調查我們覺得在農村人們在提高物質生活水平的同時精神水平也應與時俱進,特別是在保護環境這一問題上。我希望相關部門通過媒體介質來提高村民的環保意識;各級環保部門定期下到基層開展一些科普講座;同時完善環衛體系,設置固定的垃圾筒,指定固定的垃圾投放點,雇專人進行垃圾清理工作,這一點我的家鄉做的很好,并且已經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我們憧憬美好的環境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楚的知道美好的環境需要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是我們每一個人義不容辭的職責。
環境保護工作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利國利民的大好事,讓我們攜起手來,為搞好環保科普宣傳工作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讓地球重返昔日的面容。蘆葦飄香,垂柳飄蕩,蓮花池里鴛鴦依傍;青山凝重,流水悠長,稻花田里魚肥水漲......
五、附錄
農村環境保護現狀調查問卷
您好,我是一名大學生,正在進行“農村環保意識”課題的社會調查,這一調查的目的是更好地了解農村環境保護狀況,為農村環境的改善及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提供參考,特抽取您作為我們這一問卷的調查對象。
1、您的年齡?
A.1-20歲 ????B.21-40歲 ?????C.41-60歲 ???D.60歲以上
2、您認為農村的生態破壞程度如何?
A. 非常嚴重,急需治理 ???????B. 比較嚴重,需及時治理
C. 不嚴重,但需定期維護 ?????D. 不嚴重,無需維護與治理
3、您認為農村存在哪些環境污染問題?
A. 空氣污染 ???B. 水源污染 ???C. 土壤污染 ???D. 噪音污染 ???E. 固體廢棄物污染 ???F. 家禽糞便污染
4、您認為農村中最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是哪個?
A.空氣污染B. 水源污染 ???C. 土壤污染 ???D. 噪音污染 ???E. 固體廢棄物污染 ?????F. 家禽家畜糞便污染5、您認為農村的環境污染程度如何?
A. 非常嚴重,急需治理 ???????B. 比較嚴重,需及時治理
C. 不嚴重,但需定期視察 ?????D. 不嚴重,無需視察與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