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優點》———戴爾·卡耐基
這是一本關于如何戰勝憂慮的書。這不是普通的方法論,而是關于培養積極生活心態的書。讀者若能將思想內化于身心,必將受用終生。希望高壓生活下的你我,在未來的日子里,都可以輕松應對憂慮,戰勝憂慮。
在整理此書精華之前,先啰嗦幾句:
(我為什么讀此書)
自己前段時間狀態不好,憂慮重重,心想看看書調整自己心態。突然想起了之前一位大哥哥推薦給我的人生必讀書目《人性的弱點》與《人性的優點》。我先讀的是《弱點》這一本,講的是人際交往方面的。但是隨后讀的這本《優點》卻深深的吸引了我,書名雖為《人性的優點》,但整本書卻是關于如何戰勝憂慮的(這里有個小問題,作者為什么將此書命名為人性的優點呢),剛好符合我現在的境遇與心情。于是便如饑似渴的讀了起來。
其實以前自己是很反感關于方法論的書的,諸如如何戰勝什么,如何在短時間內學會什么,等等,光是聽到書名,就足夠嗤之以鼻。但是隨著自己思想的成熟,不禁覺得自己那時候挺傻的。仔細一想,有很多方法論的書也不失為經典。作者將幾十年的親身經歷匯聚于書向讀者傳授,讀者讀后,哪怕吸收千分之一的內容,是不是也少走很多彎路呢,這樣美的好事又為何要將它拒之門外呢。向優秀的人學習,我覺得這本身就是一種自我升華的過程,況且讀書也是取精去糟的一件事。
比如這本《人性的優點》,這是一本由著名的“美國現代成人之父”戴爾·卡耐基先生所著的從現實生活中眾多個人遭遇中抽象出來的關于如何戰勝憂慮的書。書中的個人事件極具代表性,作書中關于對如何戰勝憂慮的建議也切實可行,特別適合憂慮者仔細讀一讀。
同時,這也是一本很神奇的書。我翻看此書的目的自然是想通過它來解決自己的“憂慮問題”,可以說目的性很強。但是讀著讀著,不知不覺就發現其實自己已經戰勝憂慮了。非常感謝譯者可以將一本這樣好的書呈現給中國讀者。
下面將從兩個重要理論及戰勝憂慮的方法兩大部分對本書的精華加以整理。
—————Part 1? 兩個重要理論————
NO.1? 活在當下的密室中
這是一個生動的比喻。
威廉·奧澤爾在去耶魯演講的幾個月前,他乘坐遠洋渡輪橫渡大西洋。他注意到,只要船長站在船橋上按下一個按鈕,渡輪的各個部件就會哐當哐當地分離成密閉防水的獨立艙室。奧澤爾對學生們說道:“你們在座的每個人,都有比大型巨輪更精妙的結構,并且正在走更漫長的旅途。為了確保大家的旅途安全,我強烈建議大家學會'活在當下的密室中',這是掌控自己這臺‘機器’的最有效手段。”
站在船橋上,確保隔水艙壁在正常運轉。按下按鈕,凝神傾聽,艙門把過去關在了門外——那是已逝的昨日。按下另一個按鈕,凝神傾聽,金屬幕墻把未來隔斷開來——那是未來的明天,于是你收獲了安全。
為了今日的安全,把過去關在門外吧,讓已逝的過去埋葬自己,那是愚人走向死亡的塵灰之路。而明日的負擔與昨日的負擔疊加在一起,會讓背負二者的今天步履踉蹌。緊緊地把未來也關在門外吧,就像對待過去一樣。未來就是今天,沒有明天這回事。人的救贖之日就是當下。
如果終日對未來憂心忡忡,那么能量消耗、精神苦悶和緊張憂慮將與我們如影隨形。
奧澤爾的意思是說我們不應該花精力為明天做準備嗎?不,完全不是!
他提到,為明天準備最好的方式,就是發揮全部的才智與熱情,專注于完成今時今日的工作。這是我們唯一能夠為未來做的準備。
也就是說,活在當下的密室中不是意味著要及時行樂,而旨在專注于眼前的事情。
我很喜歡下面這句話,并把它寫在了日記本的首頁:“你怎么過這一天,就怎么過一生”。的確,不要為過去而悔恨,也不要為未來而焦慮,接受不完美的現在,面對不完美的現在,將全部的時間、精力和熱情奉獻給現在。要知道,發生的已成事實。還有一句話,多年來我印象一直很深,是說“再糟糕的事情都有最好的解決辦法”,做好現在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抗就夠了。可以盡力為明天做周全的考慮,謹慎的思考、規劃、準備,但不要憂慮。
NO.2? 一次一粒沙,一次一件事
“我希望你把生活想象成沙漏。你知道沙漏中有成千上萬粒細沙,它們有條不紊地依次通過沙漏中間的狹窄瓶頸。除非損壞沙漏,否則誰都沒有辦法讓幾例沙同時通過瓶頸。你和我,還有其他所有人,都像這個沙漏一樣。每天清晨開始一天的生活時,我們會覺得有許多事情要完成,但我們要讓這些事情像沙子通過沙漏那樣依次進行,否則必然會損害自己的身心平衡。”
英國小說家羅伯特·路易斯·斯蒂文寫道:
“無論負擔有多重,如果只需要背負一天,任何人都能做到。無論工作多難,如果只需要努力一天,任何人都能做到。如果只活一天,任何人都能夠將生活得甜美、耐心、純粹并且充滿愛意,直到太陽西沉。而這才是人生的真諦。”是啊,如果你正在做一件挑戰自己的事情,不妨把它想象成你只要堅持今天這一天,你就成功了,那么必然事情會隨著你的堅持而逐漸好起來。
“對聰明人而言,每天都是新生。把目標定為一天,就不會再懼怕未來。”關上過去和未來的鐵門,活在當下這個艙室中。不妨問問自己這幾個問題,并把答案寫下來。
Ⅰ 我是否習慣逃避現實,擔心未來?我是否總在幻想“地平線另一端那座夢幻的玫瑰花園”?
Ⅱ 我是否為過去發生的事情懊惱,結果讓當下變得痛苦?
Ⅲ 早上起床的時候,我有沒有決心“把握當下”,把這24小時活到極致?
Ⅳ 我能不能“活在當下這個密室中”,更充分的利用生活?
Ⅴ 我應該從什么時候開始改變?下個星期?明天?還是從現在開始?
————Part 2 化解憂慮的辦法————
方法一:找出最壞結果-接受-行動
憂慮最糟糕的一點在于它會摧毀我們的專注力。人們陷入憂慮的時候會不斷擔心這、擔心那,心亂如麻,因而喪失決斷的能力。
Step 1:坦然面對問題,理性分析局面,找出萬一失敗的最壞結果
Step 2:找出可能發生的最壞結果后,調整心態接受它
Step 3:心平氣和地思考對策,把時間和精力用于改善自己心理上已經接受了的那個最壞情況。
一旦我們強迫自己面對最壞的結果,并且在心理上接受它的時候,那些胡思亂想就能煙消云散了,讓我們能夠集中精力解決問題。一旦我們接受了最壞的情況,也在沒有什么可失去的了,這意味著情況只會更好。直面最壞的情況之后,會感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平靜,并且會重拾思考的能力。
要學會接受現實,接受現實事走出憂慮的第一步。
注意:長期憂慮會損害身心健康
1.憂慮會毀了一個人的容貌與精氣神。
2.導致神經性疾病。上帝或許會寬恕我們的罪,但我們的神經系統不會。(書中舉了很多憂慮致病的例子)
*提醒自己:
為了煩惱付出健康的代價是不劃算的。
方法二:我在擔心什么&我能做什么
當你憂慮的時候,不妨靜下心來,嘗試做以下思考:
Step 1:清晰地寫出自己正在擔心的事情
Step 2:寫出自己能做哪些事應對(包括積極的與消極的及其結果)
Step 3:決定應該怎樣做
Step 4:立即按照決策執行
解決憂慮的最佳辦法是付諸行動。有些時候如果只是進行分析,而沒有付諸行動,隨后可能造成二次焦慮。
方法三:保持忙碌狀態
為什么保持忙碌這么簡單的行為能夠趕走憂慮?書中給出科學解釋。因為無論多么聰明的人,都無法同時思考多件事。我們不可能一邊熱情洋溢地做一件令人興奮的事,一邊因憂慮而感到沮喪,二者無法同時發生,一種情緒會趕走另一種。對于收到心理創傷的患者,保持工作忙碌是最好的麻醉劑,就如《解憂雜貨店》里的浪矢爺爺。
等你真正忙起來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時間憂慮。在忙碌中充實自我,才能避免在絕望中暗自凋零。如果不讓自己忙碌起來,只是呆坐著憂慮、胡思亂想,會令我們更加空虛,直至消磨激情,摧毀行動力與意志力。而聰明的人則會把全部精力用于解決問題,忙得沒有時間再去憂慮。
其實有些時候,我們的憂慮完全來源于內心的臆想,源自于有時間琢磨自己是不是快樂。當人們專注于需要計劃和思考的事情時,就顧不上再去憂慮了。所以別再琢磨了,行動起來!讓自己的頭腦開始運轉,血液開始沸騰,很快生活的激情將帶來身體的積極反應,把憂慮從你的心里趕走。
方法四:不為打翻的牛奶流淚
打敗你的并不是你的遭遇,而是你對待遭遇的態度!好心態通常考量原因和結果,從而產生有邏輯并且有建設性的計劃;而壞心態通常導致緊張不安,甚至精神崩潰。我們必須接受現實,與無可改變的事和解。只要有一絲機會能夠逆轉局勢,就應當抗爭到底!但當常識告訴我們事情已成定局,無法改變的時候,就請理性應對,不要再瞻前顧后。
境遇本身并不能決定我們是否快樂,是我們對境遇的反映決定了我們的感受。耶穌曾言:天堂就在你的內心深處,而地獄也同樣如此。沒有人有足夠的情感和精力,能夠一邊糾纏于無法改變的事情,一邊開創新的生活,非此即彼。面對人生無法避免的風暴,要么順勢而為,要么兩敗俱傷。
想讓過去對現在產生價值,只有一種方法,那就是冷靜地分析過去的錯誤,從中受益,然后把它忘記。
對于三分鐘前發生的事情,我們或許能夠改變它的影響,卻不可能再改變事情本身。當我們不再與已經發生的事情作對的時候,才能集中精力制定未來的規劃,才有力量開創更豐富的人生。所以,要學會與自己和解。
方法五:為憂慮設置止損線
判斷事情值得焦慮多久,不要浪費更多的時間。這一點我向來做的還行,比如遇到難過的事,會告訴自己有多長時間低迷,然后就要恢復正能量。
方法六:主觀調整行為間接調整情緒
這個觀點簡直是太棒了:
行為看似取決于情緒,但實際上,行為與情緒是并行的。意志能夠改變行為,但無法改變情緒。因此,通過主觀的調整行為,我們就能夠間接的調整情緒。
為我們寫下結局的命運之神就在我們身體里,也就是我們自己。除了你自己,沒有任何人能給你帶來安寧。
“我只希望能夠主宰自己——主宰我的思想,控制我的恐懼,掌管我的理智和情緒”,寫起來容易,做起來又談何容易啊。我也買了關于意志力的書,還沒開始看。
方法七:心理暗示法
如果敵人知道你正在用恨意折磨自己,讓自己緊張疲憊、容顏憔悴,甚至影響心臟健康和壽命,他們一定會高興地直搓手。
這里的“敵人”可以指一件難辦的工作,一個難以溝通的人,抑或是一項你正在對抗的某個壞習慣。
方法八: 每天做一件讓別人微笑的事
快樂是會傳遞的。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書中寫道,若想讓一天變得更好,可以從早晨遇到的第一個人開始。每天做一件讓別人微笑的小事。
那天在火車站出站的時候看著一個姑娘一個人提著一個28號大的箱子,還有一個小箱子。我手里就拎了個包。出站時只有樓梯,她嘗試著拉那個大箱子上去,她很瘦小,明顯拉得很吃力,拉了幾個臺階,眼神還在看著下面放的那個箱子那個方向。我以為她在等同伴,我觀察了幾秒鐘,她踉蹌著又下去了。把兩個箱子歸攏到一起。其實我當時真的很想幫她一把,人來人往人很多覺得有點不好意思,又考慮到她一直往下看,是不是在等同伴過來呢。我都快出站了我左思右想還是折回去了。
我看,她還在那里一動沒動。看她的意思肯定是等這群人流過去了她再往上抬,否則對那個小箱子也不放心。這下我確定了她沒有同伴。我下去我說我幫你拿吧。那個28的箱子真的挺大,但是我本來就有勁,以前寢室的水都我們自己抬。我說你幫我拿手機,我給你抬。我自己就把箱子抬上去了。我想她一定是懵逼了哈。然后等她把小箱子拎上來,我問她前面應該沒有臺階了吧,她沒怎么說話,還帶著耳機,說了句謝謝應該是。反正幫她也不是為了讓她說謝謝,只是想幫她一下,況且也是力所能及。然后出了站,我回頭瞄了一眼,發現應該是她的父親來接她了。我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卻給這位當地人一絲溫暖,其實也是給了自己一絲溫暖。助人為樂,是真的可以樂的。
方法九:告別拖延
沒有理由,立即行動!事情積壓越多越容易導致焦慮。
Step 1:一有事情就立即著手處理解決,不要堆著積壓,拖延。
Step 2:按照輕重緩急處理事務
Step 3:遇到問題,學會組織、委任他人處理。(工作)
方法十:讀自己的幸運書
讀書真的是件融會貫通的一件事,不知不覺中,看的書都會聯系在一起。上一篇讀書筆記中《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說請找到那本能夠成就自己的書。失落的時候,走投無路的時候,那本書會成為自己的心靈支柱。
“我們需要一些能夠與自己長期共處的書,比如旅行時想讀的書,難過時想讀的書。而尋找它們正是我們平時讀書的目的。”
“等精神上感到挫敗后,再去尋找能讓自己振作的書就來不及了,所以平時要多做讀書筆記,把能讓自己煥發精神的書記錄在讀書筆記本里,這樣才能有備無患,心理健康方面出現問題時才能得到幫助。”
的確,就像歌一樣,有時候為了找到一首自己喜歡的歌,要在歌單里、排行榜里聽無數首。找到那本能夠成就自己的書就如音樂、電影、餐廳一樣。難過失落的時候,會聽什么歌?看哪部電影?去哪家餐廳?總之,找到那本屬于自己的“幸運書”吧!
關于讀書,書中說的是可以試著讀一本歷史書。當你讀完歷史書,就會意識到現狀再糟糕,也比歷史上那些艱難的時刻要好太多。縱觀上下五千年歷史,看看自己的煩惱在永恒的世界面前有多么微不足道。
前一段時間看了《戰狼2》,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真幸運。偉人說過“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說真的什么困難能難過這曾經的戰火。有句話說得好:生活在這么幸福的地方,你憑什么憂郁?
在這里補充書中一個新觀點:如何從失眠的焦慮中解脫?
以下這條方法因人而異,量力而為。
其實人們精疲力盡的時候,不管面對刮風下雨,還是戰爭威脅,都能夠安心酣眠。當失眠的時候,把失眠當作優點來利用,睡不著的時候,不要焦慮到崩潰,試著起床學習或閱讀,直到有困意為止。
但無論如何請記住:為失眠擔心對自己造成的傷害遠大于失眠本身。
—————最后強調非常重要的一條
你應該坐下來,冷靜地面對現實。如果你能把一半用于擔心的時間用于解決問題上,你就不會再有任何煩惱了。憂慮只是你養成的一個壞習慣。
改變憂慮壞習慣的三個步驟:
Step 1:判斷自己憂慮的事情是什么
Step 2:找出問題的根源
Step 3:立刻著手解決問題
以譯者在書的最后一部分寫下的話作為本篇讀書筆記的結尾:
人生如潮汐,高低起伏本是自然節奏。
有的人被憂慮擊垮,成為情緒的奴隸。有的人學會化壓力為動力,不為情緒左右。負面情緒的存在是一種警示,提醒我們放慢腳步,將窺視他人生活的目光收回,聚焦于自己,聚焦于當下,積極尋找解決方案。
————————The End———————
希望未來的你我在漫漫人生道路上,能夠戰勝憂慮,不再為憂慮而傷神。
個人總結的能力畢竟有限,想要針對性學習戰勝憂慮方法的朋友可以買書來仔細讀一讀,這本書值得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