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之前這一段時間一直在忙碌,經常加班到11點多才回家,早上仍舊9點半前準時上班,陷入了時間上的稀缺。其實也不僅僅是時間的稀缺,金錢也稀缺,這是我要的工作和生活么?
剛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我們的目標大多是賺錢,最近在回想我的目標達到沒:
賺錢-SMART目標分析
S:靠什么賺錢,工資還是其它收入,凈收入還是凈現金流。
M:賺多少錢,月薪年薪時薪多少。
A:具體能不能達到,相關的支持和執行策略有沒有做好時間和家庭或其它保障。
R:賺錢的目標和人生各個階段有沒有相關性,人生整體目標是不是只有賺錢,或者這個階段只有賺錢就可以了,可以犧牲其它的。
T:什么時候賺到自己想賺到的錢。
以上SMART一開始都沒好好想好,在執行過程中也沒復盤修正,導致目前的蹉跎,時間與金錢上的雙稀缺,成了迷路小屌絲。這段時間回想這些,尤其是相關性這一項,讓我這段時間頗為不安,如果再給我再做一次,我會如何選擇我的目標與原則,以及相關執行策略呢?
正文:
我們活著到底為了什么?人生的意義又是什么?我們到底要的是什么?做了這么久產品經理,是時候正視一下自己,了解一下自己的內心真實需求了。這段時間我的答案是這樣的:
1. 我們活著到底為了什么?
為了生存,人類源自DNA的求生欲望,趨利避害讓我們遇到再艱難的環境也不放棄生存,延續種族的發展。
為了生活,在生存的基礎上,衣食吃住過得更好,建立社交圈,獲得尊重等。
為了實現一些價值,吃飽喝足穿暖后,想想諸如幫助他人,建設家鄉,互惠互利,世界和平,建立宇宙新制度等等。
其實就是馬斯洛的需求分析。
2. 人生的意義又是什么?
-
人生的意義就是做自己,做更好的自己。內圣外王,自我修行,行有不得,反求諸已。
我們追求的幸福生活
3. 我們到底要的是什么?
- 幸福。
那到底什么是幸福?為什么要幸福,如何幸福呢?
一.什么是幸福?
幸福就是快樂和有意義。
什么是快樂呢?
快樂有兩類,一類是短期的享樂,另一類是長遠的快樂。
親朋好友一起小聚喝酒、旅游、玩游戲轟趴、上班刷微博微信、看小說電視都短期的享樂,而保持學習鍛煉的習慣、培養興趣、建立個人的知己圈、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陪家人孩子成長、通過長期的監測試驗發現暗物質、引力波、春花秋實等等這是長遠期的快樂。
什么是有意義?
意義可以理解為價值。窮則獨善自身,富則兼濟天下。窮和富包括精神和物質范圍。一個人先是管好自己,自我修行,先完成自身可以發熱。再是對家庭、對家族、對社會有價值貢獻有正向影響力,完成發光照亮他人,這些發熱發光都是有意義的。
如喬布斯通過自我修行,提升自己的能力,做出有價值的產品來影響社會;銷售人員通過提升自己的能力來提升業績,樹立榜樣,從而激勵更多同事拿更多的回報;做為產品經理就要積極思考和執行,提升公司的產品競爭力,通過工作成果產出來感受自己的進步,物理學家不斷探索,發現新的空間與宇宙本源啟蒙人類。這些都堅定自己的想法,完善自己,完成自我修行,或者對社會有正向影響力,有價值。
什么是沒有意義?玩游戲是快樂的,但是長期光玩游戲累壞身體是沒有意義,燈泡都壞了還如何發熱發光。當我們玩游戲享受快樂的同時,又能通過游戲釋放壓力、學習團隊精神提高協作能力,賺錢養家,鍛煉身體等等增加意義的時候,玩游戲就是幸福的。當你工作能賺錢養家,但是你不喜歡這個工作,做得并不快樂享受,那么這份工作是不幸福的,不值得去投入讓自己不幸福的事情當中去。
當我們活著,滿足了生存的需求后,剩下思考該如何幸福的活著的時候,做事的原則和動機就是這個事能不能給你帶來幸福,是不是做自己,自我修行,成長進步。
二.為什么要幸福?
美國心理學協會通過大規模跟蹤對比分析,研究發現,幸福的人都比較積極,積極可以帶給人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同時積極人的更為的富足。因此為了活得更好,我們應當追求幸福。
三.如何獲得幸福?
之前說到當一個人滿足了生存的基礎后,他就可以追求更好的生活。有些人光活著就用盡全力了,不在目前的講訴范圍。
獲得幸福可以分三種方法
獲得幸福方法1.感知已往的幸福并保持。
如第一次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了高分,親朋好友/多年不見的同學聚會聊天、和家人一起游玩、學會了畫畫彈吉他、在外婆家的小溪游泳、摘水果等等,讓你回想起來都覺得開心有成就感的如此種種。把這些事都通通收集起來,一方面提醒自己曾經有過幸福,另一方面告訴自己這些路徑方法可以讓自己幸福。
幸福感=現實得到-期望值
這上面可能涉及一些幸福是無法重現的,如小時候逛地攤買幾毛錢的糖人給我們吃都會覺得很開心,現在得在購物城買幾千塊的衣服才會開心,但是這種本質上是沒變的,就是自身的幸福感=現實得到-期望值,小時候期望值低所以隨便得到些小東西都會很開心,長大了期望值變高了,所要得到的東西需要很努力去爭取才會有可能達到期望值,這沒關系,適當降低期望值就行,做事學會做好最壞的預期,幸福感肯定會增強。
獲得幸福方法2.交流幸福。
如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劈柴,喂馬也可以很幸福。人是社交動物,多和他人分享開心的事,有意義的事,總會讓你感受到幸福,如每天晚上和家人分享一件今天遇到的開心的事,那怕說上班路上看到葉子黃了,很漂亮,聽到一首歌很好聽,把分享到朋友圈的動作換成面對面,語音等和家人朋友分享。同時也要欣然接受他人的分享,與閱讀書本,聆聽美好的聲音。注意留意的是:交流幸福的過程重于結果,人不要輕易打斷他人的分享,不要輕易的做事實和價值觀的判斷,只吸取有營養的部分就好。
獲得幸福方法3.獲得多維度視野,探索幸福。
多出去走走,看看圈外的世界,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與遠方。多抬頭看看星空,我們可能也只是生活在盤子里。換一份工作、換一個行業、換一個地方都會給我們不同的感受,給我們增加新的視角,我們所擁有得到的其實遠比現實的多。
我在剛剛畢業那些年,拿著2000多的工資,一周三天以上在鄉村田野里跑,拜訪農戶、解決水稻、水果種植問題。從收入角度看,現實得到的遠不如期望值,但是從其它多角度分析,自己可以看到這些農作物在自己的指導下健康成長、豐收滿倉,可以在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情,擁抱整個鄉村風景。同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思想深入我心,在往后的人生更為慎獨自律,無疑實際得到的是高于單視角的期望值。
四.學習了如何獲得幸福后,我們該如何應用?
想起我的網易云音樂有600多首收藏的歌,我要如何去快速聽到我喜歡聽的歌呢?不按加入時間分類,按應用場景進行分類。
到什么山頭,唱什么歌。跑步鍛煉、早起、學習、工作、開車等等,具體場景具體應用,在不同的場景里,找到最適合的BGM來加持自己。
人的一生也可以不按年齡進行分類,按具體場景進行分類。如:學習、工作、生活、旅游、冥思、健身、社交等等,在不同的場景都可以定義自己的幸福,找到自己要的幸福。快樂太過沒有意義或者意義過于重大,不快樂都會不持久,其中平衡自己掌握,具體情況不可一概而論。一些我個人的情況如下:
學習的幸福
定義快樂:回想自己看哪些學習過程可以進入愉悅和心流狀態,如看書中的小說,散文,高數,天文學,邊看視頻邊操作,邊聽邊思考,還是邊動手操作邊反思總結。總之,先要找到自己喜歡學的內容和學習的方式。
發現意義:如看小說自己發現作者的寫作方法可以讓自己很容易沉迷,運用了不斷創造場景、制造懸念、劇情反轉的方法引人入勝,覺得這一點有意思,從而總結出現場演講寫公眾號的幾點方法,或者生活中天馬行空給自己加戲創造樂趣。還是通過學習一門編程語言從而打開了認知世界的另一種視角,學習烹飪,打開美食大門。
工作的幸福
定義工作:工作就是勞動生產。狹義就是為了報酬從事上班打工勞作,廣義就是為了輸出出價值而進行勞動,比如洗碗哄老婆開心也是work,為了溫飽而種植收割水稻糧食是work,為了說服投資人寫PPT是work、為了看高峰上的風景而徒步也是work,為了發現暗物質而進行的探索是work,等等一切都是通過和外界交換自己的(精神)勞動力從而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都可以示為工作,如此看來廣義工作不是55歲就退休,而是終身的,工作也不是僅僅獲得金錢。因此看來工作是最容易找到意義的。
發現意義:通過出賣身體或精神的勞動力交換價值,如交換房子、車子、孩子的奶粉尿布、投資、甚至認知視野、改變世界的東西,都可以通過工作交換價值獲得。要想到自己工作是為了創造價值。
尋找快樂:工作在滿足自己的生存條件后,優先考慮工作是不是自己喜歡的,只有喜歡和有意義平衡才會健康長久。只有做自己,才可自在,但在公司那么多身不由已,如何做自己?首先找到適合自己價值觀的、興趣方向相投的公司,有了這個方向正確的大前提,自己做起事才會順心,因為自己喜歡也不會過于在乎時間精力的額外投入,公司的價值實現和個人的實現是一致的,才會做得比較開心,就當公司是自己的公司,自己領導自己。
前兩天在群里,一朋友發了一個復旦大學金融系的項目助理簡歷,上海上市公司工作7年,有背景,要求9-12K.已婚已育。群里大家都說要求低了,我持的意見是正因為要求工資低才有更加多的主動權和選擇空間,可以自己選擇在自己舒適圈內的工作、可以選擇離家近下班早的工作、可以空出很多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平衡工作與家庭生活等等,要是自己要求20K+以上的工資,選擇少不說,工作壓力相應變大,未必是自己喜歡的,除了工資以外,自己獲得其它的可能就更少了。
生活的幸福
尋找快樂:
首先是感知自己已有的幸福,自己的父母無條件的愛,同時沒有生活中戰亂朝不慮夕中。
再是培養興趣,如學畫畫、樂器,擁有自己的朋友圈,主動和朋友交流分享快樂。
三是探索快樂,通過學習多維度的了解生活的樂趣,如給親人驚喜感,雙方都可獲得超越期望喜悅,通過探索認知和反思,如了解生物,認知進化論從而了解到自然天理與社會本質的共同點,給自己創造頓悟的驚喜感,得見大自在。
尋找意義:生活的意義更多的是自我修行,做更好的自己,有不得者,反求諸已,有得者,幫助他人,影響他人。
反觀這半年,雖然過得很忙,沒有時間更新公眾號,但是整體是比較幸福的,因為理清楚了未來幾年的方向,做的是自己喜歡的工作,生活也趨于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慢慢在做自己,很多時候,在做什么不重要,為什么要做,做的過程的狀態更為重要,生活在路上嘛。
希望大家都可以做自己,找到自己的幸福生活。
對了,公眾號由之前的《產品經理百寶箱》改名《數據PM知識地圖》,接下來將從分析、產品、管理三個角度展開我在走的數據PM這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