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金融知識,讀《人類貨幣史》有點費勁。努力嘗試理解作者想說的意思。
貨幣到底是什么?它具有與量子類似的波粒二象性。它既有實物價值,也有名義價值,是虛實結合的兩面體。
貨幣經歷了貝殼等一般等價物,貴金屬,金屬鑄幣,金本位,虛擬紙幣等5個發展歷程。當前,虛擬紙幣已經從與貴金屬價值掛鉤的金本位體制,發展到了用央行與國家的信用背書的名義貨幣的體質。
脫離金本位的貨幣,以國家信用為錨。但國家濫發貨幣,引發惡性通貨膨脹和最近的金融危機,損害經濟發展,也損害了貨幣背后的信用。
金融危機后,比特幣誕生了,它把信用托付給算法,由機器而非人來控制貨幣產生。限定總量,挖礦代表了機器勞動價值,與黃金有某些類似。
在人類的所有發明當中,貨幣擁有的權力最大,還具有迷惑性。貨幣是文字發明的導火索,是首批城邦的孵化器。貨幣的使用為軸心時代思想的偉大綻放做出了難以磨滅的貢獻。貨幣是史詩中殺戮欲望的罪魁禍首,也是科學天才關注的焦點。貨幣既使人產生難以抑制的情緒,又使人產生一種疏離感。貨幣擁有像核能那樣創造或毀滅國家的力量。我們敬畏貨幣,但同時認為貨幣是墮落的,甚至是邪惡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有意思的是,大量證據表明,財富的增加并沒有提升人們的幸福感。秘密在于,人們只有覺得比同類更富有時才會快樂。而與經濟增長相伴的是貧富差距的拉大,這種不公反而降低了大多數人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