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文斯
今天把余華的《活著》看完了,準確地說,是第二遍刷。
這一遍刷的時候,拿著筆,該劃的劃,該折疊的折疊。第一遍看時簡直什么痕跡都沒有。
第一遍看完就僅僅是看完。這次再看,相比幾年前的感受,思想體會更深厚和深入。
1.
翻這本書的中途,好幾次想到了我的老豆先生。田埂、稻谷、羊、煤油燈等等。我的童年時光是在鄉下度過的,這段記憶很深刻。那時候家里窮,種田。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老豆于2009年離開了我,離開了我們。
當我看到文字里的內容想到了老豆在時的光景。
我曾因為老豆的離開在無數個夜里暗自流淚,沒有人指引前進的方向而垂頭喪氣,覺得老天爺對我太不公平了,別人在我這個年齡享受無盡的父愛,而我卻要獨自承受和面對很多困難。
悲傷逆流成河。
2.
至親離開后,傷心在所難免。
還沒有從傷痛中愈合過來,又受了一場感情的傷害。
那時認為這輩子就是他了,內心除了親人外放在第一位的人,離我背道而去。
簡直是雙重打擊。
整個人都不好了。失戀、消沉、沉迷、悲傷、一蹶不振、自我麻痹。
我愛的人都離我而去,人生灰暗透頂,那時。
3.
看完這本書,覺得我比文中的福貴幸福多了。
福貴這一生經歷了多于常人的苦難,到最后陪伴他的是一頭叫“福貴”的老牛。看似很悲涼,福貴在講述時卻是輕描淡寫。
活著是什么?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活著就是感受命運,柳暗花明,顛覆琉璃,活著就是體驗——少年去游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我們這一生,是不斷在得到和失去。某個階段,得到多些,某個階段,失去多些。越往后走,想要的會越少,失去的可能會慢慢增多,比如朋友的離場,親人的離世。
有沒想過當那些重要的人離開后,我們該怎么辦?
人到了一定年齡,是不斷做減法的過程。
漫漫人生路,我們且走且悟。
愿我們能如余華筆下的福貴那樣,為活著本身而活著。
縱使失去再多,也要活著。
ps.活著的時候,盡力去不辜負每一寸光陰,憐愛遇到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