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章主題是關于理想化,亞隆冷靜理智或謙遜地分析自己為什么會被那么多人所喜歡、認可,他認為部分原因是大眾對自己的理想化造成的。至此,曾經那個被極大自卑動力驅動,自戀維度偏高的亞隆仿佛完成一個平衡過程,他對自己的理想化也如同經歷冰與火的淬煉,抵達中正溫和、清醒自持的狀態。
所以當他的書在法國出版并大受歡迎,去法國演講時,看見偌大舞臺上那張略顯張揚的紅椅子,已經完成自我認定,不需要來自外界形式上的加持肯定的亞隆讓人換掉了它。
還有個有趣的梗兒,法國是瑪麗蓮的地盤兒,在那里她會如魚得水,有眾多朋友。法國人向來以優雅傲慢著稱,以前自卑夾著尾巴做人的亞隆一直未能融進瑪麗蓮在法國的圈子,這個挫敗感水平應該不低,我都忍不住揣測他怎樣都學不好法語,是不是跟小時候怎樣也學不會希伯來語一樣,出于潛意識莫名的抵觸。
而現在因為書的出版,他終于在瑪麗蓮的法國朋友圈兒里全面挽尊,揚眉吐氣了一回。現在的他也已經有能力自嘲,瑪麗蓮的那些朋友終于不會以為他是白癡了。
被亞隆本章結尾的這句話深深打動了:我提醒自己,我被理想化了,我們所有人都渴望一個智慧的,無所不知的白發老人,如果我被選中去填補這個空缺,那么我很樂意接受這個職位,總得有人去做這件事。
被打動不僅僅亞隆的自我至此的成熟穩定、寬厚博大,還因為想起亞隆年少時的一個白日夢,他渴望遇見一位有智慧的引領者,并能得到智者的欣賞與肯定。現在的亞隆確信自己對別人有這樣的影響力,他愿意用這種影響力,去幫助更多人完成和他小時候一樣的渴望。
對于每個人來說,生命中很多缺陷或許正是最能積蓄發展力量的彈點,是沉溺其中糾纏痛苦,是認清現實坦然接受,還是調動自己能力去有所彌補,每個人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這是件挺有意思值得好好想想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