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簡書上看到作者chkai寫得《旅行的意義》,深受觸動,不禁想起那些我在國外旅行時遇到的來自陌生人的善意。)
1.
2016年年底,第一次獨自旅行。由于時差的緣故和飛機上的失眠,到達巴黎,找到旅館后倒頭便睡。醒來時是當地時間凌晨三點多。出于謹慎,我一直磨蹭到六點半才出門。外面依舊是夜色微朦,昏黃的路燈與地面上的雨水相映成輝。馬路上空無一人,直到走到主路后才看見零星的幾個人。
在地鐵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我朝著第一個目的地---先賢祠出發。記得幾年前看紀錄片《大國崛起-法國篇》時,就暗暗下決心,有朝一日一定要來此地,瞻仰那些塑造和代表法蘭西精神的圣賢們,今天終于夢想成真。
走在通往先賢祠的路上,除了興奮就是期待。時間很充裕,沿途的每一個建筑我都細細地打量,想好好體味一下這個世界知名城市的點點滴滴。如此漫步了一個小時,天才微微泛起魚肚白,而我也借著這點亮才看清楚,先賢祠開門的時間居然是十點。行前的準備工作太不細致了,在巴黎我只停留三天,時間寶貴,只好忍痛割愛,決定奔向下一個目的地:盧浮宮。可是我卻找不道要坐的地鐵線入口(那時候還不知道萬能的谷歌神器)。
此時街角處的咖啡館已經亮燈,但還沒到開門的時間。環顧四周看不到人影,唉,誰讓我選擇圣誕節前出行,慵懶的巴黎人都在享受假期吧?好不容易看到一個男士走來,我趕緊上前,用蹩腳的英文向他打聽到盧浮宮的路線。他熱情的、連比帶畫地告訴我怎么走,但看我一臉懵逼的樣子遂決定帶我走過去。
穿過還在晨曦中的街道,走進有著百年歷史的巴黎地鐵,大約十分鐘的路程才到達目的地。隨著距離的延長,我既感激又愧疚,感激是因為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對一個旅人的極大耐心,愧疚是想起自己在國內,碰到問路的人頂多就是往遠處一指,告訴他直走或拐彎等,對他臉上的迷惑視而不見。今后再碰到問路人,我要向這位巴黎人學習。旅行第一天就碰到如此熱心腸的外國友人,讓我對已經開始的自由行充滿了信心。
2
在羅馬,看到那些保存良好的古跡拍照是必須的,后果是晚上不到八點手機就沒電了(移動Wi-Fi也很費電)。人已回到賓館附近,就是找不到(此時已學會使用谷歌地圖導航,也就沒有特意留意具體地址)。冬天的夜晚寒意陣陣,我攔住一個年輕女性尋求幫助,她說她也是游客。我表示謝意準備再覓他人,誰知年輕女性叫住我說,她的酒店就在附近,讓我跟她一起去問問酒店的前臺,也許前臺知道我住的酒店??粗嬲\的臉,我沒有絲毫的戒備就跟著去了。
郁悶的是前臺大叔也不認識我住的酒店,無奈中為了解釋我的困境,我簡單說了一下置自己于如此尷尬境地的原因。她立刻就說,她可以把充電器借給我。在國內看慣了不是冷漠就是戒備的人,這樣的古道熱腸已經很久沒有體會到了。于是,我們坐在酒店的大堂一邊聊天一邊等著充電。
她說她來自亞美尼亞,對這個國家我只有模糊的記憶,以前是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后獨立。與土耳其接壤,曾被土耳其屠殺過。雖然這次是我第一次的歐洲行,但我對亞美尼亞這個國家已經產生了向往,今后有機會一定要去那里看看去,有這么友善的人,國家也應該不錯吧。
沖夠了足以讓我找到酒店的電后,我揮手告別這位美麗的女士。她也觀光了一天,應該疲憊不堪,急于休息,但她卻陪著一個問路的人充電。我不禁感慨起我的好運氣來。
布拉格列儂墻
3
第二次出行,在機場租借的移動Wifi 居然是壞的,給我的旅程增加了很大的不便。我不得不在到達一個國家后到處尋找手機卡銷售點,為此浪費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其他城市還好,而到達布拉格時已是晚上九點多,火車站里所有文字都是捷克語,一種無助和恐慌襲上心頭。
看到迎面走來兩個警察,我趕忙拿出酒店地址想讓對方告訴我怎么乘車。匆忙中我弄錯了地址,指著剛離開的維也納酒店地址問,看著他們一臉迷惑,我更加著急。
正在此時走過來一30多歲的女性,主動要求幫忙,我這才發現自己拿出的地址是錯的,趕緊拿出正確地址讓她看。她二話不說就領著我向地鐵站走去,一邊走一邊跟說:布拉格的地鐵口是開放式的,乘客可以直接進入。我再次慶幸自己的好運氣。
到了地鐵口,她拿出一張地鐵票一邊告訴我怎么用,一邊在一個不起眼的小儀器上刷一下,就把那張票遞給了我。我連連擺手,示意不能接受。她的善意和耐心已經讓我感激不盡,怎么好意思再拿人家的票?但她把票放到我手里轉身就走了,我愣愣地看著她離開,半天才醒悟,可惜人已消失不見了。
雖說一張地鐵票換算成人民幣7塊錢左右,可畢竟也是錢啊,而對方根本就沒有索回的意思。至此,不禁為自己一直不敢出國門而啞然失笑,有這么多好心人,仗走天涯根本就是小事一樁。
接下來的幾天,走在布拉格的青石路上,跨過伏爾塔瓦河上的查理橋,我一直在懊惱,那天我為什么沒有追上去,問問她的聯系方式?這些在我需要幫助的時候,不吝時間不吝精力,甚至是錢的陌生人們,也許今生再也不會遇見,我不知道如何感激和回報這些陌生人。
4.
某一天疲憊不堪的時候我走進了一家街角的教堂。在歐洲幾乎到處都是教堂,這些地方往往是一天暴走后我歇腳的地方。坐在椅子上,看著信徒們在燭光影中祈禱,內心一片安寧。
忽然教堂的廣播響了,傳來一個高昂的女聲誦讀經書,雖然我聽不懂,但是此時此刻的我仿佛醍醐灌頂,與其對出行中那些幫助過我的人念念不忘,感慨無以回報,不如將這種善意傳遞下去,這才是真正的回報。
我想起剛進門時,門口站著一個老者。從穿衣打扮上看不出他是做什么的,但他殷切的眼神看著我時,我忽然意識到他在乞討。反正這是我此次歐洲之行的最后一站,就把手中的克朗零錢留給他,算是我對歐洲之行碰到的所有好心人的善意的一種回報。對,就這樣做。
果然我猜對了,老者手中的帽子就是裝錢的,當我把手中的克朗放進他的帽子里時,他向我微笑并致謝。我終于舒了一口氣。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