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去菜市場買菜時,看到有攤位上在賣野菜,品種還挺多的,有薺菜,面條菜,茵陳,柳絮,榆錢,價格還不便宜呢,最便宜的薺菜也是五元一斤,柳絮則要十元,比起只要兩塊錢一斤的小白菜確實有些小貴。這可是來自春天大地的賞賜,錯過了又要等一年了,于是我就買了一斤薺菜,回家做了薺菜豆腐羹,說來那也算是一道我們老家上海的家常菜,等把盛滿薺菜豆腐羹的大湯盆端上餐桌時,薺菜翠綠清香四溢,豆腐潔白軟嫩,湯汁鮮香爽滑,頓時讓人胃口大開。
春天已經悄悄地來到了,我住在城里,平日里很少出門,是菜場里的野菜向我展示了大自然精心準備的珍貴禮物,我仿佛看到了大地從沉睡中蘇醒過來,草兒肆意生長,嫩綠嫩綠的一片又一片,到處都是生機勃勃。我又回想起來小時候到野地里剜野菜的場景,大片的麥田就像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充滿了詩意,空氣中彌漫著麥苗的清甘草香,天空的鳥兒歡快地啼叫著,春風在演奏著春天的樂章。
晚上太太下班回來又帶來一袋面條菜,那是同事從老家帶回來的新鮮野菜,大概是細長的綠葉像是面條吧,所以就叫面條菜,可蒸,可炒,可涼拌,可下鍋做湯,天然野生鮮嫩味美。學著本地人蒸著吃的方法,太太把面條菜洗凈晾干水分,拌上少許面粉,上鍋蒸五分鐘,出鍋拌上蒜泥香油,清新爽口,味道好極了。
我是一個不知道哪里算是故鄉的人,東北出生,河南長大,在北京上了四年學,又回到河南工作了一輩子,盡管我在填寫履歷表的時候,籍貫這一欄都是填寫著上海,那是因為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是上海當地的人,可是那里我待過的時間太少了,每次到了上海都讓人家叫做外地人。所以我并不十分在意別人說我是哪里人,我也總是對別人說我是河南人,只是吃飯的口味是爸媽培養出來的,實際上我喜歡的都是上海本幫菜。
星期天的早上,太太說:“買些薺菜回來包餛飩吧。”春天的野菜各種各樣應有盡有,只是我們自己最喜歡的還是薺菜。這種野菜不論南北方哪里都有,不過在本地俗稱薺薺菜,大家都喜歡用來包餃子。上海人不會包餃子,所以用薺菜包餛飩,個頭極大的餛飩比得上餃子,稱之為“菜肉大餛飩”。我特別喜歡吃上海的薺菜大肉餛飩,每次去上海,我都要去尋找吃上一碗薺菜大餛飩,品嘗這座城市獨特的美食魅力。
忙了一上午,我終于煮好了自己家里包的薺菜大餛飩,在大湯碗里放入蝦皮,紫菜,榨菜,香蔥,芫荽,醬油,味精,胡椒粉,豬油等調料,將大餛飩連湯盛入,面皮里裹藏著期待的驚喜,那是新鮮的薺菜帶著田野里的清香,任由鮮嫩的肉餡與之完美的融合,每一個餛飩都是那么飽滿充實。外皮筋道滑爽,餡料鮮嫩多汁,一口咬下,薺菜的清新與肉的香味交織在一起,湯汁四溢,瞬間就滿足了味蕾的渴望,這是美味與春天浪漫的邂逅,令人回味無窮。
春天了,怎么能不來上一碗薺菜大肉餛飩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寫于2025年3月23日紫臺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