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岱的《夜航船》這本書買來約莫三四年了,因為是各種志怪神鬼、三教九流的條目收錄的百科雜書,一直是隨手翻閱、隨手擱置的狀態,近來時間略充裕,終于著手細嚼慢咽了一番。
成書時間在明朝晚期,我稍作了些補錄和備注,書中留白有限,寫不下,遂撰文。
補錄第一條:譚嗣同的琴與劍
“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譚嗣同并不用刀,而是用劍,幼年時用的劍名七星劍,因劍身鑲嵌了七顆銅星而得名,這把劍伴隨了壯飛(譚嗣同字)的整個少年時期。壯飛弱冠時期游歷四方,足跡遍布全國13個省份,許是命運早定,無意間得到五六百年前宋末三杰之一的文天祥遺留的兩件寶貝,其一叫做“蕉雨琴”,其二叫做“鳳矩劍”。鳳矩劍在壯飛入獄赴死后交于王五后人保管,后捐贈國家。直到建國初期大煉鋼時期,與王五的百斤重的大刀被人從博物館弄出來扔進了煉鋼爐,化成一灘鐵水,想來唏噓。
值得一提的是,譚嗣同與大刀王五的情誼,千年來所少見。兩人亦師亦友,譚嗣同跟王五學過劍術,后譚嗣同執意赴死,王五營救不得而冒死為其收尸。后王五參與義和團抵御八國聯軍被槍殺,頭顱被掛在城門示眾,霍元甲帶著徒弟劉振聲連夜從天津趕赴北京,取回首級交于王家人,王五得以全尸。每當回想起那時的武林豪杰,這三位都是繞不開的隱痛。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焦雨琴后來幾經易手,現應仍在譚家。另譚嗣同曾以自家院中被雷霆劈倒的一棵梧桐樹,制成兩張七弦琴,命名為“殘雷”與“崩霆”。“殘雷琴”現藏于故宮博物館,“崩霆琴”藏于湖南博物館,有機會當瞻仰之。
多嘴一句,譚嗣同故交門生為推翻滿清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部下焦舜卿,兒子焦達峰創建共進會,并響應武昌起義,光復湖南后任總督。他的手下畢永年率哥老會加入興中會,推選孫中山為會長。他的好兄弟唐才常建立自立軍,起義失敗被殺。后自立軍的黃興,組建華興會,后與孫中山興中會合并為同盟會。他死后13年,辛亥革命徹底推翻清朝的封建統治。
他的兩個學生,一個楊濟昌,楊開慧的父親,他的女婿和學生是毛澤東;一個蔡鍔,學生朱德。有史以來的薪火相傳,不外如是。
他儒釋兼修,自創仁學。在曾國藩盛行的當下,他才是我心中的晚清第一人。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