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我坐在電腦前,靈感全無,內心有些浮躁,家里有些凌亂,但并不想收拾。按道理說我今天做了蠻多事的,但是內心卻沒有一種踏實感,心浮在半空中,不知道要靠什么抓它下來。也許應該行動去打掃,去洗衣服,去整理東西,然后再凃上手霜、敷上面膜、洗個香噴噴的澡,再聽點喜歡的音樂,就著洗完澡后的清爽閱讀一下喜歡的書,尋找一些心靈的安慰,就可以自愈了。踏踏實實的做好手邊的事情,把家整理得干凈清爽、把自己收拾得干凈清爽,才是最正確的決定。
龐先森說要去散步,我也不想去,我想著今天的作業還沒完成,怎么能中斷呢。孩子時不時發出吵鬧的哭聲,還時不時沖過來問我,媽媽,你在干嘛。我在打字,你要乖。
今天本想寫一下昨晚看到的那個日本的酷酷的女清潔工,我由心底對她有一種尊重還有一種感動,所以職業真的不分高低貴賤,她那種敬業的精神,只用拖把和抹布就把東京的羽田機場打掃成世界上最干凈的機場,會時不時蹲下來利用反光看地上有沒有灰塵。會用小鏡子看馬桶照看不見的地方干不干凈,更會使用80多種洗滌劑,一眼便知什么洗滌劑適合擦拭什么。被日本這個國家成為“國寶級匠人”。
這幾年受各種影響還挺喜歡日本的,主要喜歡他們的做事方式,喜歡他們專注的態度,喜歡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喜歡他們干凈的街道,喜歡他們就算狹小也要收拾別致的愛惜。清貧干凈得體的人比富有邋遢的人值得尊重。并不是有錢就可以高看一眼,有品格的人更有魅力。
昨日看到尚大人在文章里寫,初考完的孩子,興高采烈的師生家長一起去燒烤,卻沒有一個孩子能想到給家長和老師烤一串,這難道不是一種教育的缺失么?我們要的教育難道只是看到分數的教育,而不是教他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么?我很少見一個老師真正用心的教一個學生如何生活,如何做人。老師能教給孩子知識,卻不會教孩子如何面對自己。習慣的培養、人格的培養,卻是一種缺失。作為孩子父母更不僅僅是只提供吃穿,而是教會他如何面對困難、如何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大學時旅游去了清華園,那個大一的女生和我說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她假期作為導游帶了一個又一個團參觀清華,她與媽媽說辛苦,她媽媽對她說,既然你開始了,就堅持到最后,不要中途放棄。
我想我們應該教給孩子的是從一而終堅持的精神,是面對生活的難題時需要鼓起的勇氣,是跌倒時是要爬起,是對小事仍保持熱心與真誠,是養成干凈整潔的習慣,是像野草一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品格。
我現在是真的蠻喜歡日本,因為我喜歡他們做事情的方式,是他們對生活的認真。這幾年盡量抽出時間不怕麻煩的去看一看,我想對我的感覺肯定是震撼的。今天的意識流寫作就到這里。我是想到什么寫什么,因為我今天真的很不想寫。寫完可以去收拾一下房子,舒舒服服的洗個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