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弟弟“逃離”了老家。
我家過年時發生的故事,你或許同樣經歷過。
我弟弟高中畢業后,從陜西老家去到廣東打工。
他的人生軌跡和所有的西北農村小伙一樣,進工廠、走上生產線。
不同的是在生產線上,他比別人的想法更多一些。
用他的話來說“懶惰使社會進步”,所以他在生產線上一直鉆研怎么干活更省事兒。
憑借自己從小拆自己家電視機、縫紉機練成的鼓搗能力,他成功地改進了一些生產工序,提升了這家意大利企業代工廠的生產效率。
經過4年,他從一星員工跳級升級為4星員工,雖然也在生產線,但每個月收入超過1萬元。
在我們那個落后的村子里,憑借給父母親一人一萬元的過年大紅包,他成為“有出息的人”。
但這個年,一家人卻因為他而過得很憋屈。
弟弟已經26歲了,家里每年過年都給他組織一次相親。
而今年這家似乎對他格外有意思,對他長得矮、皮膚黑也一點不在意。
按照母親的話說——
“人家給我們做了一桌子菜,我們給的紅包人家也收了,很認同我們的家庭”
按照父親的話說——
“這是他楊樂(我弟弟名字)一次難得的機會”
而我弟弟怎么看呢?
他覺得那家的姑娘土,沒見過世面,連個手機游戲都不會下載。
在父母親的催促下,弟弟去過那家兩次后,再也不愿意配合。
大年初二一早,弟弟背上包偷偷溜走,撂下我父母親、媒人以及焦急等待“定事情”的女方一家。
到了大年初三晚上十二點多,弟弟才微信告訴我——
“我已經到了廣州”。
面對這么任性的他,我們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父親撂下狠話——
“以后不認這個娃了,他的事情以后再也別管了”。
這樣的事情其實每天都在父權社會的中國發生,在幾千萬小鎮父子之間上演。
兒子在外面待久了,自以為長了大見識、有了出息, 開始不聽父親的話,也不認父親的那些老理;
父親看待他的那些成就、追求,也覺得不值一提。
那么,如果給你一個機會,
可以穿越到父親年輕時代,經歷他的青春,理解他的那些道理,從而也讓他更理解你...
你會怎么做?
電影《乘風破浪》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賽車手徐太浪終于拿到了全國拉力賽的冠軍,奪冠感言里,他感謝父親對自己賽車理想的不理解、不尊重、不支持。
不料奪冠當天卻喜極生悲。
徐太浪開車載著自己的父親飛馳在小鎮上,結果與一輛貨車相撞,發生嚴重的事故。
昏迷后,徐太浪穿越到了30多年前,他正好經歷父親的青春,并有機會阻止父親當年的錯誤選擇。
喜劇大幕也由此開始。
他先找到自己的父親,并跟他做了好兄弟。
之后他找到了自己母親,并差點發生不倫之戀。
最后, 他處心積慮阻止自己父親犯錯誤,阻止他因為犯事兒而伶仃入獄。
這個過程也是笑料十足。
比如——
在BB機時代的尾聲, 父親留給兒子的財產竟然是一箱很快就要被淘汰的BB機;
預言上海房價要大漲的香港商人,以3套房為酬勞,竟然找不到一個可以給自己辦事的人;
發明了OICQ的馬化騰只是一個窮酸碼農,混幫派混得很差勁兒。
……
《乘風破浪》的故事并沒有將太多的筆墨放在未來與現在的不同上,沒有費力去架構這種虛幻的過程。
而是更用力地去描述那個時代的趣味性,像BB機,錄像店,電影院,房價等。
嬉笑怒罵間蘊含著深刻的社會現實。
在故事的最后,徐太浪的父親還是進了監獄,為了給一個死去的兄弟報仇,他最終在監獄里錯過了徐太浪的出生。
直到這個時候我們才明白,一切都是宿命。
是大時代里的小人物的宿命。
生活中發生的一些錯誤選擇,如果時光倒流給我們重新選,我們依然會做出錯誤選擇。
每一個錯誤,都必定會來;
每一個選擇,都沒得選擇。
身處時代漩渦個人的一切都是必然。
就像我弟弟,即使他通過自己的聰明的大腦以及靈活勁兒,獲得了一份還算不錯的工作。
但他其實逃脫不了,30歲之前找一個小鎮女孩結婚生子,過完庸常而毫無驚喜的后半生。
如果沒有父母親這種“逼婚”,再過幾年,他很可能成為幾千萬大齡光棍青年的一份子。
這些少年都像極了電影里的主人公,從小就有一個英雄夢。
而《乘風踏浪》的導演韓寒,更是這些有著英雄夢的小鎮青年的代表人物。
30年前,這個英雄夢就是成為第二個杜月笙。
30年后,這個英雄夢就是拿到汽車拉力賽的全國冠軍。
只不過,有的實現了,有的中途放棄了。
但是,該犯的那些錯誤,依然會照單全犯。
時代變換,但英雄夢都會有。
甚至于英雄夢的內涵都是一致的。
文藝青年都有懷舊的喜好,在韓寒的懷舊中,這部片子很唯美。
即使30年前的小鎮有各種假丑惡,但依然樸實而美好。
“歌廳只唱歌,桑拿房只洗澡”
即使很多事情后來被改變了,那份美好依然留存心間。
30年前有很多小鎮青年干著傻事,做著傻夢。
30年后有很多我弟弟這樣的小鎮青年,不得不接受自己不喜歡的命運選擇。
人生海海,我們就如同浮萍,飄飄蕩蕩,也許明天就上岸。
也許,永遠都不會上岸。
- END -
更多精彩影視娛樂雞湯盡在劇透社(jutou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