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發現馮唐的新節目《搜神記》,陸陸續續跟著看了下來。從最初的十分期待,到第一集的稍稍有些小失望,再到后來逐漸被吸引,最后慢慢適應了它與世無爭的節奏和步伐。
這一檔節目,有些類似訪談,但是pk的環節又增加了趣味性。馮唐通過與嘉賓的斗法,提升了互動,增加了看點,同時也有意無意展現著他個人的魅力和風格。
馮唐說希望通過這個節目發掘專業人員在專業領域的神性。但在節目不疾不徐的進程中,在他與嘉賓的交流對弈中,卻不斷使人感受到一種月下對飲,踏歌而行的俠氣與詩性。
即使有所謂的pk,節目的節奏也并不激烈,但每名嘉賓的特點卻都被集中凸顯。使觀賞者在大眾賦予的平面標簽后,看到一個個立體的大神。
大神到底什么樣?如何成為某一領域的專業級大神?不可否認,他們有今天的成功,必定是很多主觀客觀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必定有時代和機遇的眷顧和造就。但在他們的言語和訴說中,我們也能簡單窺及一些不依靠外力,而是源于人自身發力的共性。
熱情永遠不可或缺
在節目的對話中,你能深切感受到大神們對自己事業的熱愛。龔琳娜的眉飛色舞,羅永浩的艱難妥協,日本天婦羅之神師徒的一板一眼。雖然表現方式不同,但當他們觸及自己事業的時候,都能使人感受到一種發自內心的熱情。
整顆心被點燃的熱情,使他們對自己的事業精益求精,不斷追求更高的層次和領域,不能容忍那怕一絲瑕疵,也使他們面對日復一日不斷的重復毫不厭煩,反而充滿虔誠的敬意。
長年使自己浸染在一種氛圍之中
曾經有個很老的美劇叫做《偽裝者》,男孩自小有一種天賦,只要模擬不同職業的環境和場景,就能立刻進入狀態,表現的如同專業人士一樣優秀。
搜神記中的大神也是一樣。他們有意無意的使自己長期浸染在專業的環境中,很多東西便能水到渠成的領悟和升華。
這一點,馮唐的表現做了很好的對比。你不能說馮唐不聰明,但他總是比不得大神來的激發人心。除了專業技術層面的東西之外,你會感覺他在pk中處于一種游離之外的狀態。沒有在其中浸染過的人,就無法去感染他人。
不說歌唱和彈琴這些需要數年苦練的技巧。就將他和同樣是網紅的一毛不拔大師相比,他對于網絡受眾的需求、喜好和情緒調動完全不在一個層級。
馮唐的粉絲和網絡號召力更多的是依靠他的個人履歷、顏值和才華。而一毛不拔大師在天涯、新浪等浸染多年,自然累積了很多網絡生存的機智、幽默和資源,他對話題的掌控、字里行間的狡黠讓人不得不佩服他作為一個獨立網紅的專業性。
堅持 不懈的堅持
趙胤胤在搜神記中說,中國2000萬名學習鋼琴的琴童中,最終成為知名鋼琴家的可能只有5位。他向馮唐講述如何在每一個階段不斷突破,不斷上升,才會最終獲得行業內的認可。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只有堅強到足以越過生理和心理的一層層藩籬,持續不斷得磨練技藝,韌化意志,才能最終登上音樂的至高殿堂。
其他的大神,諸如龔琳娜、早乙女哲哉、艾丹,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里浸染的時長都是以十年為單位。
即使是羅永浩,也在一直不斷的堅持演講,他的錘子手機備受爭議,但他也仍然頂著壓力,繼續堅持了下來。至少在這一點上,他是值得欣賞和學習的。
馮唐在節目最后說:“一件事情認真努力做10年,哪怕你是個天賦一般的人,你也能獲得90分。”
形成自己的理論和哲學體系
在搜神記所有的對話中,你會發現,所有人都有一套對自己專業自成體系的理論甚至哲學。
他們不人云亦云,不機械照搬,而是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發展出了一套自己的思想體系。他們在其他方面或許不算深刻,但是一旦涉及自己的專業領域,往往會妙語連珠,層層深入,會使我們這些門外漢聽的似懂非懂,又稍稍感到仿佛窺見一絲亮光。
第二期中,張雪葳在談到他的師父—日本天婦羅之神早乙女哲哉時說,他是將炸天婦羅這件事形成體系,并付諸文字的第一人。從油鍋的熱度,到炸各種食料的火候,以及飯店的裝飾美學,他全都細細總結,并穿聯融合,獨創一家,樹立了別人無法復制和模仿的風格。
以熱情為引導,選擇一項你最愛的事,并將其當作畢生的事業,充分融入浸染其中,在不懈的堅持中不斷總結思考,也許,終有一天,你我也能成為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