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了一個夢。
一個真切而又悲傷的夢。
夢里的主角是一只小刺猬。生活在郁郁蔥蔥的森林里。花是鮮艷欲滴的,草是翠綠如絲的,天空是碧藍似海的。
可是不知道為什么,同為一個家族的刺猬們卻跟她家一點都不親近,甚至有點像仇人。
家族里的伙伴們都不跟她玩,也不會去她家找她,小刺猬跑去問他們為什么這樣對待她,卻沒有一個人愿意回答。
就這樣,小刺猬孤單的成長著。沒有朋友,沒有溫暖和愛。
小刺猬在心里想,是不是她的家庭不夠好,不如別的動物的家庭,所以才沒有其他動物愿意與她家親近。
漸漸的,這種想法根深蒂固于小刺猬的心中。她認定自己不如別人,性格變得自卑,自閉,孤僻起來。不善于與其他動物溝通,不善于在這充滿人情世故的世界里圓滑地生存。
這樣的成長環境讓小刺猬變得敏感而多疑。一旦感覺到周圍的小動物有要冒犯自己的意思,便會立即展開自己全身那鋒利的刺來保護自己。有時候,別人也許是無心的一句話,一個動作,甚至是一個眼神,她都會仔細去推敲,喜歡把自己代入其中。好像他們是在說自己,在針對自己。心里會想,他為什么要這樣說,是不是故意說給我聽的。如此循環往復地想,絲毫不放過自己,不饒恕自己。其實小刺猬知道,這完全是自己在傷害自己。
慢慢長大后,小刺猬意識到自己好像太小家子氣了,心胸狹窄,眼里容不得半點沙子。便想要試著去改變,改變自己對其他動物言行舉止的過激反應,改變自己敏感而多疑的個性。因為她希望自己能夠有朋友,希望自己能夠像別的小動物那樣,得到溫暖和愛。
有一天清晨,小刺猬獨自在森林里采摘花朵,想要送給外婆。因為那天是外婆的生日,她想一大早把花偷偷地放在窗臺上,給外婆一個大大的驚喜。突然,有一只小兔子出現了,它看到小刺猬在采摘花朵,便問她說:“小刺猬,你在干嘛呢?摘這么多花回去是要送朋友還是要放在自己房間里呀?送朋友的話倒是可以,可問題是,你有朋友嗎?連自己同一家族的兄弟姐妹都不愿意理你,還會有誰愿意跟這樣的你做朋友呀,莫非你是要把這些漂亮的花都采摘到自己家里,只給自己觀賞而不讓其他動物觀賞?你真是自私,難怪到現在你都一直是孤獨的,沒有朋友的可憐者!”
小刺猬生氣地展開了身上的刺,弄傷了小兔子,然后哭著跑回家去了。
“世事好像沒有自己想的那么容易改變。”小刺猬在心里想。
小刺猬手捧一束鮮艷的花,一邊哭一邊跑回家,這時,碰到了她的外婆,外婆見小刺猬在哭,便著急的問她說:“乖孩子,不哭,怎么啦,是不是又有小動物說你什么了?哇,好美的一束花呀,是送給外婆的嗎?”小刺猬哭著回答說:“嗯,剛剛我在采摘花朵,小兔子一直對我惡言相向,我很生氣,然后就弄傷了小兔子。”外婆聽完后,溫柔的說:“好孩子,外婆知道,你一直都很乖,不會主動去挑起事端,肯定是別人先說了你你才會這樣做的。可是你知道嗎,就算別人再怎么說你,再怎么不理解你,你也不能弄傷別人。這樣是不對的,在別人沒有挑戰自己的底線的情況下,我們應該要寬容一點,大度一點,這樣才能擁有真正的朋友和愛。我們去跟小兔子道歉好不好,去跟小兔子說對不起,說你不應該弄傷它好不好?”小刺猬若有所思的說:“好,我聽外婆的話,我以后會學著去寬容,去學會能夠擁有真正的朋友和愛的能力。”
小刺猬反倒向小兔子道歉,這讓小兔子心里有些愧疚,后來便主動示好,找小刺猬玩,這讓沒有朋友的小刺猬心里非常高興,也很感恩,極其珍惜這段友情。經過時間的洗禮,小兔子發現小刺猬是個很講義氣,很重感情,非常善良的小伙伴,便把自己的朋友介紹給小刺猬。慢慢的,小刺猬用自己的行動和努力擁有了來自身邊朋友帶給自己的溫暖和感動,小刺猬發現,自己的孤獨感已被愛沖散,能夠放開心懷坦誠地去感受這世界無盡的美好。也不會再去因為其他動物的某句話而黯然神傷,不會再敏感的為了保護自己而去展開自己身上的刺來弄傷別人。
“原來內心充盈,心中充滿愛和希望是這樣的感覺。”小刺猬在心里想。
小刺猬那微妙的情緒深深的影響到了我,夢醒時我已是淚眼婆娑。
人年少的時候,出現這樣的情緒是非常正常的,我以前也有過這樣一段時間。這種沒有朋友的孤獨感,大多是自己太過敏感而在給自己設限帶來的障礙。
只要自己放開心懷,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看得簡單一點,處理得也簡單一點,朋友自然會多起來。
愿你我都被愛與溫暖縈繞在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