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內酯類:紅霉素,羅紅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
。機制:抑制細菌蛋白形成,快速抑菌要
。臨床: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對青霉素過敏者,g+,軍團菌,支原體,衣原體
林可霉素:g+菌強,對g+無效
。臨床:耐青霉素的金葡菌感染的急慢性關節炎,骨髓炎
氨基糖苷類:g-桿菌,抑制蛋白合成,有鏈霉素,慶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
。不良反應:耳毒性,腎毒性
。慶大霉素:G-桿菌首選
。妥布霉素:綠膿桿菌,與羧芐西林合用有增強作用
。阿米卡星:對其他氨基糖苷類耐藥菌感染
。耳毒性:阿米卡星,慶大霉素,妥布霉素
。腎毒性:慶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原因:急性骨髓炎反復發作
。臨床:竇道,死骨(大,完全孤立),肢體粗大,肌肉萎縮,病理性骨折,急性發作
。xray:蟲蝕樣骨破壞,三角狀骨膜反應,完全孤立死骨(大塊死骨)
。手術原則:清除死骨,炎性肉芽組織,消滅無效腔
。手術指正:死骨形成,無效腔,竇道流膿
。手術禁忌:急性發作先用抗生素;大塊死骨形成而包殼未充分形成者,待包殼生成后再手術
。手術必須解決的三個問題:清除病灶,消滅死腔,傷口閉合
。最嚴重后果是惡變
慢性胰腺炎的發病機制是因為胰蛋白酶的增高,濃縮沉淀下來,形成蛋白栓子,會鈣化結石,會阻塞小胰管,胰實質受損,胰腺進行性纖維化,鈣化,腺泡萎縮
。臨床表現有上腹痛和壓痛,有外分泌和內分泌功能不全,內分泌功能不全有糖尿病,外分泌功能不全有脂肪瀉,營養失調,腹瀉,食欲下降
。慢性胰腺炎的五聯癥有上腹痛,脂肪瀉,糖尿病,胰腺鈣化,胰腺囊腫
。外分泌功能檢查有糞彈力蛋白酶,糞脂肪滴,肌纖維,n-苯甲基-l-酪胺酰-對氨基苯甲酸,胰泌素測定
。鑒別;胰腺癌與慢性胰腺炎:早期胰腺癌影像學難發現,末期有腫塊“雙管征”;慢性胰腺炎胰管串珠狀擴張,但不中斷,可見胰腺萎縮,鈣化
。內分泌功能實驗室檢查有糖測量,糖耐量實驗,血胰島素水平
。治療腹痛有奧曲肽,非阿片類止痛藥,內鏡下胰管括約肌切開,放支架
。治療外分泌功能不全,用餐時服用胰酶
中度入體內途徑: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膚
。消化道:催吐,洗胃,導泄,灌腸
。呼吸皮膚:解毒劑,透析
。洗胃時間在六個小時之內,事關靜脈曲張和昏迷,痙攣者不宜
。導泄不用脂類藥物,用鹽類,比如硫酸鎂,硫酸鈉,但是鎂離子有中樞抑制作用,謹慎用于腎功能不全,呼吸抑制,昏迷者
。灌腸用于超過六個小時,導泄無效者
化膿性關節炎病因是金葡菌,血源性轉移
。化膿性關節炎易發生部位在兒童髖關節和膝關節
。化膿性關節炎的臨床癥狀有寒顫高熱,關節紅腫熱痛,髖關節屈屈外旋外展
。診斷方法有關節穿刺,浮髕試驗
。骨片表現關節間隙早期寬,晚期窄
。治療有抗生素灌洗,關節鏡治療,其中關節腔持續灌洗用于膝關節,切開引流用與髖關節
。化膿性關節炎的后遺癥有骨性關節強直(結核病是纖維素性關節強直)
骨關節結核總論
。骨關節結核病因是肺結核轉移,在靜止期抵抗力下降的時候
。好發人群是兒童和青少年,在脊柱膝關節,髖關節
。病理:滑膜結核,骨結核導致的全關節結核
。臨床表現有單發病變為主,結合中毒癥狀,關節積液,半屈,寒性膿腫,竇道,內漏,死骨
。并發癥有病理性骨折,脫位,肢體癱瘓
。后遺癥有:關節痙攣攣縮,駝背,兒童肢體長短不一
。檢查骨片6-8周才可顯示,ct,mri,B超引導下穿刺,關節鏡活檢
。治療:抗結核,局部制動
局部注射:單純滑膜結核
寒性膿腫:切開引流
較大死骨,竇道流膿,神經受壓用病灶清除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