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主動像一道門,邁過來,拖延、懶惰、找理由、甚至不自信就都留在門外了。
Part A 工作&自己
遇到問題,我們通常的態度是,1、積極解決;2、得過且過;只是我們在兩種解決方法前通常都加上了我們個人的情緒a、抱怨;b、不抱怨。我屬于1a。
我,我曾經特別愛抱怨,抱怨公司的平臺,領導的能力,合作單位工作體系的拖沓,而最終我并沒有辭職,留在自己抱怨的圈里,并成功的帶著幾個小同事一起負能量。這顆木馬植的深,那時候影響了我,也間接影響了他人。遇到問題,我會想辦法推進、解決。從某些方面講,我是積極主動的,但這份主動背后是隱隱的我認為我比別人強,或者說世人不如我聰明,所以即便是好的習慣也變得不那么純粹,變成了我的工具,是技術。而不是我的personality,我的德行。
抱怨下的積極主動,感覺更像是一種被迫行為,潛臺詞是我要完成但我不情愿。那么即使最終實現目標,所呈現的也不一定是歡喜的、有成就感的、可以為他人做榜樣的。從另外一個層面講,人再能干也只有一雙手,而一件工作的積極推進,更多時候需要仰仗一個團隊共同合作甚至合作單位的配合。現在我會怎么做呢?
首先,調整自己的心態,對自己說,如果不可避免的一定要做,那就笑著做;如果硬件設施、環境,合作對象無法改善/改變,一定不要追求完美主義!退一步,完成即是成功。這是開啟好的工作狀態并可以良性循環的密鑰,也是重要的第一步。
其次,要在團隊中明確自己的態度,記住,是正面的情緒。一件工作的緊迫的時間軸和結果的重要性,要讓每個人同等感受到,分擔同等的責任,激發每一個人的潛在的責任心;
再次,講究方法,能人善用,發揮專長,一方面再一次提升他人的責任感,另一方面提高工作的推進速度。
最后,無論結果如何,對自己不要苛責,對團隊更要鼓勵,
Part B家庭&自己
我愛做“事”,所以愛用具象的方式表達對家庭的愛。而我忽略了人首先是個感性動物,而“事”或“物”是冷冰冰的,無論你做了多少如果沒有情感,或者沒有以正確的方式注入情感,對方不一定認可,反而會有被強迫的感受,那么做事的人,也會因為反饋而來的這種情緒而倍感委屈、而爭吵、而產生隔閡。最終“事與愿違”。
過去的我們:
·我會為他安排每年的體檢,然后催促他,有一次他從春天拖到了冬天才去。
·我會根據他回來的時間,決定晚飯的時間,我做好了他還沒有回來,我就會煩躁,認為你說好的時間,怎么還沒到?他回來即使看到等在桌邊的我和晚餐,也愉悅不起來。
·我會和他反復講,他生活中不好的習慣,比如吃涼的、比如晚睡晚起、比如缺乏運動,有時候會因為他不聽,氣急敗壞、惡語相加,我會認為我是為了你好,你為什么就不聽呢?結果可想而知,不光不聽,反而對我講的事更反感
現在的我們
·我仍然會為他準備體檢手冊,但只是告訴他,我把手冊放在書桌上了,然后不再提。手冊在書桌上擺了不到一周,他自己電話預約自己去參加體檢了。
·我不在主動問他下班的時間,按照大致的時間準備晚餐,如果他晚歸沒有告訴我,我會先吃,給他留好。他回來后發現我按部就班并且沒有發脾氣,以后就開始主動匯報回家時間。讓他感受回家吃飯不是任務,是享受和放松。
·我去年底買了100節健身私教課。知會他我一周有三天晚歸去上課,他在我上第二節課的時候,就主動參與進來,有些不情愿,但是在“呆在沒有我的家里”和“同我一起去健身”兩者中選了一個相對來說可以接受的。現在課已經上完了,他又催促我辦了健身房的卡,他的體重也從80kg減到了67kg,并成功保持。
·現在很多事不用我去說,他知道早睡才能第二天一早跑步,他知道喝熱水,他也知道沒有臃腫的肚腩穿起衣服有多精神,原來一年四季西服和襯衫標配的他,開始喜歡各種休閑淺色系,因為他muscle,也更自信。
我對家庭的“積極主動”從過去的做每一件具體的事,到現在加入了情感,主動的反思若相處有問題,那么癥結是什么,然后采取措施;
我會主動的稱贊他:每推起一次他的能力極限的大重量,我會說,你好厲害;他換帶一副復古的新眼鏡,我會告訴他,感覺他像《王牌特工》里的那個拿著傘西裝筆挺的紳士特工科林·費斯,很酷;我會主動告訴他,他新買的茶葉味道特別清香,他就會常常為我泡一杯茶;
我會注重“參與感”:他公司的公眾號有新的推介,我會花一點心思仔細閱讀,從設計和讀者兩個角度給他意見;我在他看手機的時候看英語或書,而不是像過去一樣各自玩手機,他玩一會就會放下手機拿起書或者選好電影叫我一起看;
我會改變說話的方式:現在常常主動發信息給他,把過去詢問的口吻收起來,發一些想念關心或者籌劃兩個人的周末的消息。
七夕前的那個周末,我就收到了他的禮物, 一副藍牙耳機和一束花,因為他看到我運動的時候總是帶著蘋果自帶耳機,現在回想起來他過去這么多年送的每一個禮物都是花了心思的。我需要主動的去感知,然后把禮物放在家里顯眼的位置或者經常使用它,以這樣的方式告訴他我有多重視。
想說的還有很多,為避免撒狗糧的嫌疑,我決定把思路帶回“積極主動”,積極主動是一種心態,如果你已經把它應用在行動上了,恭喜你,你做到了第一步,但是很多事情不是你去做了就會有相應的好的效果,這時候你還需要加入情感,主動去分析并反思,人性的懶惰、隨性與因循茍且,讓動腦比動手更困難,所以我們才要更努力、更加積極和主動去面對我們的人生。
我仍然在繼續主動的學習改善家庭關系、工作方式、怎樣做好自己,這件事無止境,但卻是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