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國慶,我和朋友淺淺一起去登泰山,在山腰上偶遇他的大學同學,一個眉清目秀的大小伙,背著藍色的雙肩背包,拄著一根登山杖,只是形單影只,顯得與周圍的人群格格不入。朋友有些關切的問道:“阿澤,你女朋友怎么沒和你一起來呢?”
阿澤苦笑了一聲,臉上寫滿了落寞,“我們早就分手了”。
淺淺一聽,特別不可思議的看了我一眼,他的回答顯然非常出乎淺淺的預料。
阿澤看到淺淺的反應倒并沒有多少意外,“我們去年春節就分手了,本來是計劃五一就要結婚的。”
淺淺望著眼前這個一米八幾的漢子,想起他們四年的大學時光,覺得特別可惜。阿澤和他女朋友是在大一開學的老鄉會上認識的,家都住在同一個市,放假經常一起回家,一來二往時間久了,彼此心照不宣便確定了關系,這三四年下來兩人幾乎沒吵過架,最多也只是拌拌嘴。
眼看著這都畢業了一年多了,女方父母有些著急了,便將兩人都叫到跟前,問起他們今后何去何從。阿澤倒也利落,二話沒說便張羅著兩家談起婚事,其他的都能談攏,只是這彩禮雙方一直商榷不下。
女方父母覺得自己養個閨女不容易,從小好吃好喝的伺候著,這嫁到你們家總不能虧待她吧,要二十萬的彩禮錢合情合理啊。
無奈男方家境并不太好,這砸鍋賣鐵也拿不出這么多錢啊,但娶個媳婦總不見得要分期付款吧,說出去多不好聽。
男方父母就想著看能不能少點,反正以后也是一家人。可女方家里人一步也不肯讓,最終也沒談攏,好好的婚事就這么黃了。
剛從大學畢業的年輕人,沒房沒車沒存款,是典型的三無青年,若是父輩再沒有什么積蓄,他們的愛情幾乎就是一個大寫的死。
但有一個故事卻是這樣的。
我前年冬天因為生病的緣故,去母親一個遠房親戚家打攪了幾日。有幸聽當事人講了他們的愛情故事。
年輕的時候,叔叔家住在山上,先不說交通不便,家里還一貧如洗,甚至連電燈都用不起,與阿姨家談起婚事的時候也是困難重重,女方家里沒有一個人同意兩人交往,更別說結婚了。
但是阿姨不顧父母和哥嫂的反對,毅然決然的和叔叔去了成都打工,兩個人在成都一個人都不認識,叔叔幾乎把所有能干的活都干過,吃了多少苦我們是無法想象的,但現在他靠自己的能力在成都開起了一間小公司,日子過得有聲有色,給當初看不起他的人扇了一個狠狠的耳光。
我忍不住問這對勵志的夫妻:“如果你們的女兒選擇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小子,你們會同意他們交往嗎?”
他們非常堅定告訴我說:“我們堅決反對,一個人毫無根基的人,想要白手起家實在太難了,我們經歷過,所以當然不會讓自己的女兒重蹈覆轍。”
你看,都是面對愛情,有人忠貞不渝,有人成功逆襲,也有人半路打了退堂鼓,錢到底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難道僅僅是因為那一時付得起彩禮就能安穩過一輩子了嗎?
可即使是那個當年受了窮的男人翻身了,他仍舊不愿放女兒去選擇可能愛上的窮小子,是因為見識了生活的殘酷,還是體會了錢財的好處,我不得而知。
不過在他準備和朋友出門放松的時候,我聽到了他的糟糠之妻這樣囑咐:“不要喝酒,不要去那些地方,早點回來。”
“那些地方”的洪水猛獸吞噬了多少愛情,誰說有了錢我們就會幸福的。要是不會好好過日子,生活一樣把你的幸福毀尸滅跡,難道不是嗎?
可是到底又有多少窮小子能給他深愛的女孩帶來幸福呢?不是說好“窮且益堅”的么?最終那些連彩禮都付不起的人是不是真的從此奮發圖強了?而其中又有多少真的完成了“鯉躍龍門”的提升呢?
我想我們還是不能責怪父母要求彩禮的,他們無法把自己的女兒放心交給你,不是因為他們勢力,他們虛榮,而是在你的身上,他們無法確定女兒是否真的能得到她曾經期許過的幸福。
父母們只是需要用金錢來找回自己的安全感,來再三確定他們把自己拿命寵愛了二十幾年的姑娘,交給了一個值得信任的男人,他們怕自己老眼昏花,沒有為她擇一個可以交付余生的良人。
有一次我和我媽也談起了這個問題。
我問母親大人:“等我結婚了,你會把彩禮錢都給我嗎?”
我媽說了一句感動我至今的話:“當然不會了,我要幫你存著,萬一他以后欺負你,你還能有路可退啊。”
你看,還沒開始父母就在為你的退路作打算了,這個鍋,要求彩禮的父母們都不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