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和我喜歡的一位小妹妹娜娜聚了聚,她剛讀研一,和我分享了很多自己從大學階段過渡到研究生階段的成長經歷和心得,讓我感觸很深。我鼓勵她把這些心得體會寫下來,分享給更多人,希望能對大家有益。
下文為英語專業的娜娜的大學四年總結。
回頭看走過的路,總會有很多感觸。在和茜喵暢談了一下午后,她鼓勵我把自己的成長感受寫下來,給自己做個總結,同時也可以幫助別人,特別是自己的學弟學妹,希望他們能少走一些我走過的彎路。接下來,我會從大學生涯規劃、專業知識學習、人際交往等方面談談自己的經歷。
先自我介紹一下,本人是一名普通師范院校的研一在讀生,專業是這兩年大紅大紫的“MTI”(翻譯專業碩士)。我本科在一所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三本院校,讀的商務英語專業。我大學四年一直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7個學期一等獎學金的獲得者,四年間“三好學生”、“優秀班干”等榮譽證書可以說是拿到手軟,大四的時候通過考研來了這所普通的師范院校讀翻譯碩士。也許在很多人的眼里,我算是比較優秀的,我自己也曾這樣認為過,但是來到了新環境,又通過出國交流和更優秀的人接觸后,我才發現,曾經的自己是有多么的naive。
高考后因為在所有科目中只有英語考得還算可以,對英語說不上喜歡但也不討厭,所以填志愿的時候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英語專業。進入一所年輕的三本院校后,我向父親許下承諾,接下來的四年一定好好學習,考上研究生。于是我的大學四年基本上就是“三點一線”---宿舍、圖書館、教室,只有偶爾在室友的“慫恿”下會出去玩耍。可以說,我把大學生活的絕大部分過得像高中一樣。
讀者朋友們聽我這么一說,可能以為我的專業技能已經練就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了,我曾經也這么以為。因為我不光每次專業成績是數一數二,還一次性通過了大學英語四六級,專業英語四級和專業英語八級的考試,同時還考了一些其他的證書,也都是一次性通過。我曾經以為,只要我能考到足夠多的證書,我的專業技能肯定會得以提升,于是在別人或真或假的“恭維”中我對自己的認識漸漸產生了偏差。
這也許和中國的應試教育制度也有一些關系,但我在這里并不想抨擊中國的教育體制,畢竟在同樣的教育體制下,仍舊有很多人通過自己的努力變得非常優秀,而我仍然不夠優秀,一定有自身的原因,而我想我最主要的問題,就是缺乏獨立的判斷能力和膽識。
我這里說的“膽識”其實是一種對失敗的承受能力,這和判斷力息息相關。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是這樣,從上幼兒園開始,我們就特別相信老師說的話,我們可能會把父母的諄諄教誨視為嘮叨,但卻覺得老師說的一切都是對的。這種思想我在上了研究生后才有所改善,就是在去年,我才明白不要去迷信所謂的“權威”,人要有適當的“叛逆心”。
從小到大我都是老師眼中的“乖乖女”,雖然成績不好,但是思想品德優良,學習也還算認真(當然,很多時候是裝出來的,只是我自己都把自己給騙了),從來不調皮搗蛋,成績永遠都在中下游飄動。對我這樣的學生,老師一般都是“忽視”的,而成績不好的我為了能在五六十人的大班級中吸引老師的注意力,就只有靠熱心的勞動,所以,老師對我的期末評語永遠都是“一個善解人意的乖孩子”,而我也一直默認那些不聽老師話的孩子是壞孩子。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我混過了我的高中,最終來到了這所年輕的本三院校。
本科的老師會經常向我們強調證書的重要性,為了鼓勵我們認真學習,學院規定,英語專業的學生必須通過專業四級考試才能拿到畢業證,必須通過專業八級考試才能拿到學位證。從一進大學,輔導員,任課老師,都在向我們灌輸認真學習,不要掛科以及通過各種考試的重要性,對老師向來言聽計從的我就鼓足了勁學,獲得了一大包的證書,可以說這下這些證書涵蓋了“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我想這樣的我,應該具備出去找工作的自信和實力了,然而,幾次翻譯實踐和出國交流游學的經歷擊垮了我所有的自信,也讓我在痛苦中逐漸認清了自己的真實實力-“一個運氣不錯的考試機器”。
很多非985、211的普通院校英語專業的同學都應該有所體會,其實只要期末把重點背背,平時隨便做做樣子,期末都能有個不錯的成績,至于老師上課大多數還是照本(or照ppt)宣科,所講的東西大都很枯燥無聊,而且如果考完試后不復習也就忘得一干二凈了。同樣,自己在準備考證的過程中所獲得的知識如果不在實際中操練,時間一長也就記不得什么了。學校鼓勵你去考證,其實也是有學校的目的地,一方面是為你好,希望你不要虛度寶貴的年華,另一方面是為以后的招生宣傳能更有底氣。
至于老師,難道他們會說自己的課沒用讓你不要太用心聽講嗎?也許有的老師真的能在課堂上用循循善誘的方法讓學生體會英語的魅力,但那樣的老師一定是自身學識淵博,同時人生經歷豐富,并且真心想把知識傳遞給學生的。而普通院校,特別我本科這樣剛成立不久的三本院校,大部分的老師是比較年輕的,選擇來到這個三線城市的不入流的學校工作,很多老師是抱著“混日子”的心態來的(此處僅是自己的個人經驗體會,沒有抨擊任何人的意思)。負責任的老師會在課前認真備課,但是課程內容多是枯燥無味,老師也沒有太多的教學經驗,所以上出來的課依然是死氣沉沉。不負責的老師在課前就連ppt都不預習一下,上課亂講一汽,這樣混課時費的老師在我的本科院校大有人在,畢竟是大學,沒有升學率的壓力,老師認真不認真,只要不出大事課時費照常拿,更有甚者,搞副業開店在課堂上公開宣傳自己的品牌的老師我也見識過。
總之,越是不入流的學校這樣的老師就越多,而如果一個學生還沒有獨立的判斷能力,只是唯老師是從,那就是對自己的未來不負責了。我在經歷了一些挫折后發現,用人單位真正看中的不是你的證書,而是你的實力。
對于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聽說讀寫譯這五大基本功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口語能力。可以說是語言類專業學生的門面,門面不好,房間里再裝飾華麗人家也沒空去欣賞。而口語和寫作能力都屬于輸出,指望著老師上課傳授的那些知識就能給予你足夠的輸入嗎?當然不行,特別是上述提及的那些不入流院校的老師,我可以毫不客氣地說,他們的課聽了也是浪費時間,還不如用那些時間好好讀讀英語原著,練練聽力。現在網絡資源那么發達,網上有很多緊隨實事潮流的英文材料,靜下心來好好讀一篇或者聽一篇新聞材料,比費力集中你的注意力去聽那些老師讀ppt要有意義的多。
我們本科班上有一個姑娘,人雖漂亮小巧但很有自己的主見,當然也很叛逆。她學習也很認真,但她從來對這些老師布置的作業不是非常上心,通常只是隨便做做,交差了事。期末考試也不會像我們一樣那么拼命地背書,考試結果也只是中等偏上,可是她不在乎獎學金多那200元錢(我們一等獎學金是500塊,二等是300塊),她曾問我:“干嘛那么認真寫老師布置的作業,你花那么多時間寫,老師有幾個是認真看的,還不是隨便改改,寫的多的打個優秀。”
可當時愚昧的我并沒有把她的話當回事,于是,我就按著自己的學習方式學,她把上課和做作業的時間節約下來看課外書,聽聽力,看美劇,結果,在大三第一節口譯課上,她主動起來發言,一口流利地道的美式口語把老師和同學都驚呆了,我們甚至覺得她的口語比老師還標準。畢竟剛上大學的時候,大家的口語水平都差不多,可是二年的時間,人家的口語水平可以甩我們好多條街。
用這個事例,就是希望告訴大家,不要太相信老師的話,畢竟老師的水平也層次不齊,說話的目的也各不相同,要有適當的“叛逆精神”,像這位同學一樣有獨立的判斷能力,并且敢于承擔自己選擇的后果。我們那么相信老師,或者說不敢自己獨立做出判斷,很大的原因還是在于,害怕自己因為沒有聽老師的而導致失敗,無法面對失敗后的自己,總是寄希望于老師或者他人幫自己做決定。其實,靜下心來想想,英語從來都不是單純靠別人教好的,更多的還是靠自己去學,讀原著練聽力,這些看似難以量化的努力是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見效的,而很多人卻沒有堅持下去,總覺得考證更容易量化自己的努力和成果,這是一種錯誤的想法,這種想法支配了我的大學四年,我不會再讓它支配我研究生的寶貴時光。
對于不入流學校的同學,我的建議是能考研就考研,平臺和環境對你很重要,三本的學習狀態和一本絕對是不一樣的。我也是在上了一個稍微好一點的學校后,才接觸了一些更優秀的人,包括老師和同學,這些人啟發了我的思考,讓我認識到了自己曾經走過的彎路。如果還有機會,我真希望能再去更好的學校,體會更濃厚的學習氛圍。
對于不打算考研的同學,我建議首先定好畢業后的目標,根據這個目標去學一些有用的知識,除此之外,多去實踐,放假了不要賴在家里吹空調,努力去需找實踐的機會,如果身邊的環境沒有多少讓你上進的動力的話,就在社會上去接觸更優秀的人吧,優秀的人能啟發你的思考甚至改變你的人生,所謂拉平理論,便是這個道理。
愿還是學生的你們能不負大好光陰,去實現自己的夢想,請務必加油!
目前日更中,歡迎交流討論
轉載請聯系我的經紀人:加油小毛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