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宇軒(一個土木出身的寫作者)
之前在這里寫了一篇《關于土木類從業者職業規劃的一些建議》,受到了大家的關注。這里感謝大家的關注和支持!其中,有很多還沒有畢業的小鮮肉、小鮮花給我留言、私信我。在和大家交流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人對工作的事情了解還是有限的。所以,雖然大家問的問題給出了解答,但作為一個過來人,我的心卻沒有真正放下。生出一念:想要給廣大學生黨寫一篇關于工作方面的普及文;這就是寫此文的初衷。
一、發展前景
1、行業:行業發展前景我個人是持樂觀態度的。雖然從去年開始投資潮開始冷卻,但還是有很多因素支持建筑業的發展。
◆政策:
房地產依然是GDP的支柱,短期內不會輕易改變(地價收入高、工程涉及上百個材料生產供應行業);
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鎮化建設是國家現階段的基本國策。路通、人多了,自然會有住宅要蓋,其它的配套(醫院、學校、商場等)都會有的。
◆城市發展規律:
沒有七十年產權到期的房子。未來也將如此。為什么?因為隨著城市的發展升級,房子也是隨之更替迭代的。
有一種猜想是關于未來城市形態:柯布西耶的立體城市。什么是立體城市,就是一個高密度人口建筑群;住、購物、停車、上學、看病、運動等都可以不出樓,在里面解決。如果猜想成立,現在幾乎所有的現代建筑都要推倒重建。
◆新助力:
技術:3D打印和建筑工業化的崛起。
管理:總承包管理逐步升級。努力打造只對業主負責、為業主做好服務的總承包管理。即在不違合同和法規的前提下,可選擇性聽從監理或項目管理公司的建議,重點做好深化設計、合同商務、計劃管理、公共資源和分包協調五大方面能力的精進。
2、企業:如果可以,將中字頭國企(中建、中鐵、中交、中冶、中水)和其它優秀企業(比如南通建設、中天等等)定為擇業目標。這些企業較為成熟,技術、制度較為先進規范,優秀人才集中,行業高度也夠高;有利于培養良好的職業習慣,和建立很好的行業觀察維度(不要覺得這點不重要,想想為啥大家都要去清華,除了師資牛,學生也牛啊,這是競爭對手也是人脈),是一個非常好的菜鳥成長平臺。
3、個人:這里在之前那篇文章里說的比較詳細。這里只補充幾條建議:
■大事靠原則,小事憑風格;
■眼為江,口為湖,建筑業更江湖,千方百計、千言萬語、千辛萬苦,闖蕩江湖;
■未來不迎,當時不雜,過往不戀;不問是否,埋頭業務,屁股干凈,盡力協調。
結論:總體來說,建筑這個行業是大有發展的。雖然高速粗狂式發展的黃金年份已經過去了,但朝著科技化、精細化方向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個人不管在哪種企業,都要“隨遇而安”,把握當下。
二、薪資待遇
1、工資及獎金:
★如果是我上面推薦的那些企業的話,到手的工資少則三四千,多則五六千;后期工資多少除了隨著企業集體漲工資,就看自己的崗位級別了。獎金每個單位區別就很大了,同一個工程局下面的公司執行的情況都不同。最理想情況是遇到一個特別好的項目,甲方不差錢,公司這邊也支持,然后月獎、季獎、年終獎、節點獎拿到你手軟。
★一般私企前期可能不會超過四千,畢竟私企更注重產出效率;工作三到五年成手后八千是沒問題的。獎金,通常就是年底老板給發的紅包了;取決于你的業績了(比如你從上游企業那里要到的錢超過他預期多少)。
2、福利待遇:
★如果是我上面推薦的那個級別的企業的話,三險一金是肯定有的。國企這邊我更熟悉的,除了這個以外,話費補貼、工餐補助、遠征津貼都是有的。另外,會有組織旅游。至于休假,名義上也是有的,但如果忙的話,就都變成加班工資了。
★私企的話,我是說一般私企的話,很可能連社保都不一定給交;就是工資一口價。至于是否有其它的東西,主要看老板的風格和發展階段(創業階段一般都會對下面人特別的好)。
建議:職場老話總是讓人工作前五年不要太在意收入,而在意收獲。這話我同意,同意的意思不是讓大家完全不顧收益,無視買房娶媳婦的壓力。而是更加在意投資回報率。因為投資人和受益人都是我們自己。不要因壓力變得浮躁,而是用扎實和勤奮一點點精進,去見證自己的“撥開云霧見月明”。
三、工作其它
1、地域:“南人北調,北人南調”是常事。流動是工程類的常態,出國也是有的。現階段如果想要相對穩定性,只有想辦法進機關了。但機關一般都是要求中文、財務、人力等專業的,土木類專業想進機關,只有當機關領導這個機會了。
2、環境:一般是彩鋼房(藍頂白墻那種)。當然,也有用已建成的部分結構做辦公室的,比如地下室。內部要看公司情況和領導安排,是電風扇、小太陽還是空調。
3、強度:比社會上大多數行業要辛苦一些,僅此于航海、資源類(礦業、石油類)媲美。因為在中國,沒有甲方不要求速度快的、工期短的。所以不論是做住宅還是做地標建筑,反正沒有不趕工期的。有一種例外,就是甲方沒錢或等地皮升值,要求放緩或干脆停擺。但別以為這是好事,進度放緩為了有事情做,質量、安全等各方面管理上的要求就無比的嚴格。停擺就不用說了,沒產值就沒有獎金。
我的想法:工程人都是“寶寶心里苦,寶寶有苦說不出”的。我做工長的時候,經常被施工隊說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雖然慘了點,但年輕的時候吃苦比老了吃苦要好。相對于設計和甲方,建筑施工單位出來的人未來選擇空間更大。可堅守本單位,可圖安穩做監理或者業主駐地工程師,更可利用人脈,自己創業接工程。
四、生活影響
1、食宿:主要的取決于你所在單位的性質、你的項目經理和項目所處的階段。具體來說的話:
●食:
食材及量:
國企要相對好些,一般大鍋菜三菜一湯(有葷有素)是有的。不過都是有固定菜譜的,變動不會大。這點是不比大學食堂的,可以到處換著吃。所以,除非晚上有會,否則每逢周末或者當發工資的那天晚上,去食堂的人都會明顯減少。
私企:那除非是很頂級的,比如中天這樣的;否則伙食都是比較一般的。當然作為管理人員是每頓有肉的,只是味道就看廚師水平了。一般私企項目上的廚師,都是老板或者項目經理的親戚。
味道:主要取決于廚師。就算是每頓都是牛肉燒土豆而不是土豆燒牛肉,但遇到糟糕的廚師也是只有填飽的想法,沒有味道一說。有點挑食的我,有時碰到不太對口的菜,一般都是吃湯泡飯解決。
當然,遇到節日的時候,不管私企還是國企都會有所表示。小表示:加個粽子、月餅、咸鴨蛋或者雞腿;大表示:大鍋菜分小盤擺桌吃,多弄兩道葷菜;更大的表示,就是去飯店聚餐了。
●宿:一般也是彩鋼房(藍頂白墻那種,夏天熱、冬天冷),好一點的是蓋的簡易平房,最好的是附近租居民樓住,最差的是打樁機旁邊的鐵皮泡沫房(白天夜晚都要打樁,你懂的)。一般來說,樁基是最苦的,到了后面,無論是生活環境還是工作環境(前面是砂土,后面是混凝土框架,最后是裝修)都會好些。但同樣,對于新人來說,一個項目從越早的分部分項工程開始著手,學習和工作的經歷也就越完整。
●應對措施:要有“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凡事有兩面,到哪里工作也有其優點和缺點。如果你已經選定了,就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利用其優點努力吧!畢竟,這些苦事也是寶貴的經歷財富。經歷過很多困難,再遇到事兒了心態也會完全不同的。
2、脫單:這個其實有點難!具體原因如下:
●工作強度有點大。自由安排時間相當有限。我們曾經自黑地編過一個說法:我們談戀愛是坐在鋼筋堆上,一起數星星。
應對措施: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學會讓別人幫自己做些事,高效利用碎片化的時間。
●圈子有點封閉。如果你不是本省人或者沒有在這里上過大學,那你的圈子其實會非常封閉。平時就是大多數情況就是工地、宿舍、食堂這樣的三點一線。除了工作中認識的人外,很難有機會認識別的。
●應對措施:你活躍一點。通過興趣愛好、思想和氣質,找到一群當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另外,如果你選擇扎根在某地了,那最好選擇一個當地或周邊地區的人,并且對未來定居城市要盡早溝通好。
3、父母:
如果你不是本地人,估計你一年也回不了家,見不了父母幾次。如果你從來沒有出過較長時間的遠門,比如大學也離家很近的,那么想家的感覺會在第一年快過年的時候變得尤為強烈。與思念一起暗暗醞釀的還有深深的歉疚感。
●應對措施:每年回去都會買很多當地特產。平時,發現當地有一些好吃的、好用的東西,也會郵寄一些回去。當然,最主要的是,每周最少給家里打上一個關懷備至、報喜不報憂的電話。
4、基本的心理影響:
●流動性的影響:因為企業的性質,注定了流動區域的跨區化(比如今天在華南,下個月去東北)和流動時間的不確定性。所以,基于這個前提,很多新人剛進來的時候,是非常抑制的狀態。因為隨時都可能會離開這座陌生的城市,所以除了工作和必要的生活,并不打算和這座城市產生更多的交集,甚至不愿意多買一些提升生活品質的東西。
●枯燥工作的影響:沒有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很多情況的成長是時光和經歷一點一點堆出來的成長。假定一年會有比較明顯的成長,那每天平均下來就是1/365的變化,幾乎察覺不到。很容易以為沒有進步,就沒有堅持了。慢慢的,對人生的美好憧憬不光是被去了棱角,更是抹去了激情和夢想。
●應對措施:用數據和記錄來繪制自己努力的痕跡。“一萬小時理論”誰都聽過。假定這個理論成立,繪制自己的夢想倒計時是個能讓自己堅持下去的不錯選擇。另外,打敗枯燥的是豐富。不同于老一代建筑人。現在我們的生活是碎片化的了。各種大型表達自己的平臺及相機、畫筆、運動器材等工具都是可以輕易獲得的。當年萬合天宜的創始人“叫獸”易小星就是一邊在工地干活,一邊帶個面具在網上錄游戲搞笑解說視頻起家的。
結束語:
這里說了很多,進施工單位可能會遇到的種種困難。也許有很多本來想進施工單位的同學,心里要打退堂鼓了。當人們沒有親自經歷過的時候,聽了傳聞總會將事情妖魔化。雖然我這里說的都是我真實的見聞和經歷,不過同學心里的某些東西會將這些困難放大的。我也經歷過這樣的階段,所以知道的。當我們參看一些步驟類說明的時候都會覺得無比的復雜,可是如果學會了,又覺得無比簡單,熟練了幾乎可以不用意識來做。當你把迎難而上當做家常便飯的時候,那樣的生活不再是身心的流浪,而是仗劍天涯。
謝謝你的閱讀,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有可能,我會將里面各部分細化成一篇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