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又一年,我們上學畢業(yè)長大結婚,父母工作退休老去,時間不等人,總是匆匆。
小時候最期待的就是過年,那時候的年,有新衣服穿,可以盡情的嗑瓜子吃糖塊,有整箱的蘋果和橘子,還可以喝飲料,每天吃飯有雞鴨魚肉,媽媽會包很多的餃子,蒸很多的包子,我總是會偷吃煮好的豆包餡,甜甜的,用饅頭沾煮肉的湯...最重要的是給長輩拜年有壓歲錢,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數(shù)票票,還可以跑出去跟小伙伴放鞭炮、堆雪人,凍的小臉紅撲撲,這些,都發(fā)生在20年前,卻仍然歷歷在目(暴露年齡了)。
好像突然間,我們長大了,爸媽的頭上長出了白發(fā),臉上多了幾條皺紋,過年回家依然有好吃的好喝的,然而仿佛年味卻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小時候,我們離家很近,長大后,我們離家很遠。小時候的年,放假很長,我們都在父母身邊,長大后,要擠在長途火車上奔波回家,原本回家過年的興奮勁,也在旅途上消磨掉大半,到了家就馬不停蹄的走親訪友,還沒有好好陪父母說說話,就背上行囊準備再出發(fā)了。
或許是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我們不必等到過年才能饕餮盛宴,平時想吃什么都買得到,過年的飯菜也再也不像小時候那么香了。小時候過年買新衣服的款式基本都一樣,時常會發(fā)生撞衫,可是大家依然樂呵,現(xiàn)在不用等到過年,隨時想買就可以買新衣服,小伙伴們都從四面八方趕回家,再也不會面臨撞衫的尷尬,小時候都在外面玩雪,長大了都在飯店、KTV里嗨,相伴的是酒精和八卦,卻少了兒時純粹了樂趣。
從前過年家人團聚會一起包餃子,大人們會關心小朋友期末考了多少分,今年有沒有長高,升學壓力大不大,現(xiàn)在回家會問你有沒有對象,什么時候結婚,結婚了的會問什么時候生小寶寶,其實所謂的七大姑八大姨們的逼問,可能也是因為在他們的記憶中我們還是小孩子,一年年的過去,我們長大了他們越來越不了解年輕人的心思,也不知道該問些什么好,何況他們老了以后每天關心的就是兒子孫子重孫子,聊天的話題自然也就是這些。而我們長大了,看到外面的世界,想要更自由的生活,所以共同語言越來越少,就會本能的對這些問題產生抵觸情緒,其實不妨試試你主動跟他們聊聊別的話題,只要有得聊,自然不會一直糾結在一個問題上了。
從前我們家的小天鵝彩電到現(xiàn)在還擺在家里,已經年久失修了,以前過年一家人會守在電視前看春節(jié)晚會,等到新年鐘聲響起的時候煮餃子吃,春節(jié)早早的就開始拜年,期待收紅包,現(xiàn)在即使是換了多大多薄電視,也感覺春節(jié)聯(lián)歡沒有小時候的好看了,大家更關注的是什么時候搖一搖搶紅包,每個人都在刷手機朋友圈,在各個群里穿梭,玩到后半夜累了就睡了,早上也越起越晚,就連發(fā)紅包也是微信紅包,小時候的年,再也回不去了。
是生活越來越好,網絡越來越方便,讓我們的關系,好像近了卻又遠了。過年與不過,仿佛也沒有太大的差別。很多過年的傳統(tǒng)也逐漸被簡化,年味也淡了,從前的許多講究,也都不那么在意了,究竟是我們長大的太快,還是這世界終究是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