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干等著,我們能夠做的更多。
開始閱讀《女神日常修煉手冊》沒幾頁,就明白這是余點大大分享出來全方位的她自己;明了這本書肯定是滿滿干貨,索性就放下劃線的筆,第一遍自由閱讀起來。
從小聽老爸老媽念叨,女孩要富養,男孩要窮養;我今天倒是覺得是孩子都要慢養。換句話說,時間是成長溶液的打底原料。
兩天前趁著立春我也立下了本年度的清單,想學習的課程、想體驗的經歷、想修煉的技能。今天在詳細列出行動計劃的時候才發現,所有的進化升級都需要每天一定的時間,40-60分鐘,除了旅行和體驗可以是在三天快速高強度地完成、打鉤。
一萬小時理論已經被翻來覆去嚼爛,我這里還是摘抄一點原文——
“一個人的技能要達到世界水平,他的練習時間就必須超過10000個小時——任何行業都不例外?!?/p>
10000小時相當于每天練習3個小時,或者一周練習20個小時,總共持續10年的練習時間。
對于那些取得偉大成就的人來說,10000小時是個魔幻般的數字。
判斷一個人是否仍舊成長,就是要看他是否承認自己這一領域的空白并邁出舒適圈向外探索。
現在覺得每天寫作也是如此;我不知道什么時候靈感會來,在一天結束之前也不會提前知道今天選擇經歷的主軸怎樣展開。有時候看見的一個現象要經過幾天的潛意識思考才會在幾天之后猛然蹦出答案,這期間就像創意的生成——
第一個步驟,讓大腦盡量吸收原始素材。
創意生成的過程類似萬花筒原理……從數學角度看,在萬花筒中形成新組合的概率很大,而且里面玻璃碎片的數目越多,新組合產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 無論這些素材是關于當下課題的特殊素材,還是來組不斷積累的常識之庫的普通素材
第二個步驟,你必須開動大腦,把這些資料當成食物,用思維好好地咀嚼一番,這樣才能被充分吸收,為創意的生成做好進一步的準備。
· 在頭腦中反復研究這些素材,將之不斷咀嚼、消化和吸收
第三個步驟,你不需要做出任何直接的努力,只要把整件事徹底放下,盡量不去想它就行。
· 孵化階段,將不同素材交給你的潛意識去整合
第四個步驟……創意逐漸浮出水面,不期而至
· 創意的誕生——也就是你大聲喊叫“有了,我找到了!”的階段
第五個步驟,你必須把不成熟、剛誕生的那個小小創意,放逐到現實世界中經受考驗。當你這樣做時,經常會發現它似乎不如先前那樣非凡獨特,所以,你需要開展一系列的工作對創意進行修正,讓它切實有效。
嚷嚷著要成為別人的這些話,其實是我們遇到挫折時習慣性的抱怨。
有古話說機會只垂青準備充足的人,我篤信這一點;機會可能只是一只煙頭,而你之前一直在制作煙火。當明亮的火焰順著細細的導火索到達爆竹時,能否一飛沖天、在夜幕中畫下絢爛色調,那就要看煙火的制作水準了。
Easy come, easy go.想要得到一些別人拿不走的東西,就要用時間來澆灌這個技能或是習慣;細胞更新有著自己的節奏,而身體就是我們與自然最根本的連結。follow on內在的頻率,把一瞬間無窮大(呵呵,不就是沖激函數嘛)拉長為一段時間的恒穩(階躍函數)。
女神不是一天養成的,但今晚一口氣讀完這本書還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