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觸的越多,發現要學習的也越多,經常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一直以來閱讀書籍的方法,還停留在閱讀“虛構類”書時所用的方法,也就是書里所說的一些坑,自己踩了一大半。
一開始我們靠興趣,但是興趣多變;然后我們追新知,發現新知進化得比我們學習的速度還快;之后我們回身去讀經典,卻發現經典一輩子也讀不完;于是我們開始尋求底層邏輯。……
真正串聯一個又一個知識的,不是學科知識,而是場景問題,于是又陷入為學習而學習的窘境。而造成這個原因是---學習的速度,跟不上遇到問題的速度。這是我焦慮的根源。
這種閱讀方式,作者把他成為“知識樹”
相對應的是另外一種“問題樹”,和知識樹不一樣,問題樹依托一個真實的、高價值,并有可能被解決的問題來展開。它包括4個方面:
? 我們面臨什么樣的問題?
? 我們如何知道自己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
? 我們會遇到哪些挑戰和障礙?
? 我們有什么可能的解決方案?
這和晚上看到xdite老師的一篇文章「普通如何做到30 分鐘讀一本書并做完筆記」(http://mp.weixin.qq.com/s/m1Lfwt689TpBHQ0uFjRZiA)類似,文章里教了一個方法是在一個A4表格里,填上內容。
Step 1 :找出你最想問這本書的一個問題
·書名
·你最想要在書中得到的一個解答
·你提出這個問題的動機
Step 2 :限時 30 分鐘快速摘出 16 個關鍵字
·然后開始「快速讀書」
·「快速讀書」是指開始快速翻閱這本書,看到你認為「最相關的關鍵字、段落」就記進去
·總共有 16 格,填下你觀察到的關鍵字
·記得讀書時,旁邊放一個計時器,嚴格限制最多只能讀 30 分鐘
Step 3 :針對這 16 個關鍵字,整理出 3-5 個重點
·看著這 16 個關鍵字,整理出你認為的 3-5 個重點
·在 16 個關鍵字,你會發現其實都在講同樣的幾件事,而且他們可以濃縮成 3-5 個重點或一系列的動作
Step 4 :復述心得
·拿著這張 A4 筆記,馬上復述給朋友聽,你在這本書得到的心得。
·你會震驚于:自己竟然可以復述
為什么這個效果這么神呢?這當中有幾個關鍵:
1. 人類的工作記憶區只有 5 格
2. 限制才能帶來效率
高手的方法都是想通的,這個方法,值得嘗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