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面紗》,作者是英國的毛姆。書中描寫姑娘基蒂,由少女成為少婦,再變成懷孕寡婦的整個過程。合上書,我覺得,本書寫的不是一個悲劇,而是一個成長的故事。
1.
少女基蒂,貌美如花,她全身最美的地方就是白皙的皮膚和會說話的大眼睛,她輕浮、虛榮、不學無術。家里有強勢的老媽和懦弱的爸爸。媽媽想利用基蒂的美貌釣到“金龜婿”,從而躋身上流社會。可惜母女兩個眼高手低,眼看基蒂馬上26歲了,即將步入老姑娘的行列,細菌學家沃爾特出現了,雖然基蒂一點都不喜歡沃爾特,但還是嫁給了他,并且跟著沃爾特,來到香港生活。
2.
沃爾特對基蒂處處愛護,事事包容,但輕浮的基蒂根本不了解自己的丈夫,甚至還看不起他。基蒂出軌查理了。沃爾特知道以后,要求基蒂和他一起到霍亂流行的湄潭府行醫。這不是等于去送死嗎?基蒂是不會這么干的!基蒂知道查理是愛她的,她恨不得馬上離開沃爾特,和查理結婚,過上理想的幸福生活。她找到時任香港總督助理的查理,要求查理馬上和太太離婚,和她結婚。風流成性、逢場作戲的查理覺得基蒂簡直是瘋了!看重地位、前程的查理怎么會和她結婚呢!
絕望中的基蒂,跟著沃爾特,來到了霍亂肆虐的湄潭府。面對每天成千上萬人的死亡和恐懼,面對修道院院長及修女們的無私和奉獻,看到大家對沃爾特的稱揚和贊頌…,基蒂慢慢地明白了些什么。
正當基蒂開始了解沃爾特,了解生活的意義,準備從頭開始的時候,她懷孕了。但是,究竟誰才是孩子的父親?
生活真的像是一團亂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沃爾特感染了霍亂,為了湄潭府的人民,為了他的細菌事業,沃爾特獻出了年輕而又寶貴的生命。
最終,基蒂回到了英國,和她年邁的父親,還有肚子里的孩子,開始了未來的生活。
3.
看完整本書,我不認為基蒂是悲慘的、沃爾特是不幸的,我也不認為查理就是十惡不赦的,我覺得,所有的這一切,都是人性的種種體現。基蒂在經歷種種磨難、經歷極端絕望以后,還能夠看見并感動大自然的“美”,能夠發現修道院院長和修女們的“善”,能夠理解沃爾特的“真”......,她學會了思考,學會了獨立,她終于明白: 什么是生活,什么叫命運。她在不幸中學會了慈悲,在孤獨里學會了寬容。她變得堅強而勇敢,獨立而自尊。
5.
關于作者。威廉.薩默賽特.毛姆,英國作家,文字評論家,出生于1874年,是20世紀上半葉最受歡迎的小說家。他是一個偉大的講故事的人,他以獨特的見解、藝術家的職責,帶著諷刺、帶著憐憫,牢牢地抓住了幾代人的心。
本書基調超然,語言輕松,情節跌宕起伏,讓讀者跟著人物喜、隨著人物悲,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中去,完成了一次美妙的閱讀體驗。
6.
最后,以書中,修道院院長對基蒂說的一番話,為本文做結語。
院長說: 知道嗎,親愛的孩子,一個人是無法在工作中、享樂中,世界上或者修道院里找到平靜的,只能在靈魂中找到它。
確實如此。
《面紗》----2017,我的第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