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外面的世界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這句話,是我從著名的心理靈修老師--張德芬那里聽來的,細細品味這句話,感覺非常有道理。
外在世界,實質上是我們內在世界的一面鏡子。正如笑來老師曾提到過的“鏡像”理論。內外之間,看似很遙遠,甚至毫無關聯,而實際中,它們卻是鏡像的兩面罷了。也就是說,內在怎么想的,外在就會怎么做或者就會相應的看到什么。
舉例來說,一個小嬰兒或者幾歲的兒童,他的內心世界里有的是一個純凈而又帶點高傲的小世界,所以,他看到外在的事物多是美好的,再邪惡的言語與行為在他們眼里就像不曾存在一樣。同樣的,他們也把自己“當成”了神或者“超人”,因而他們也不會特意討好或諂媚別人,高興就是高興,不高興便就是不高興,“隨心所欲”,苦笑全由他自己說了算。
同樣的,一個大人,如果他心胸狹窄,那么他看誰都可能是心胸狹窄的人或者心懷鬼胎之人;如果他心地善良,胸懷如大海一樣寬廣,那么很多在正常人眼里已經很過分了的事情,在他們眼里也不以為然。
產生差異的,不是外在,而是我們的內心不同。
所以,如果我們總是看周邊人或事不順眼時,就應花點時間反觀一下自己的內在是否出了問題,而不是一味的責怪外在的他物。只有當我學會與自己和解的時候,我們外在的世界才會真正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