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LostAbaddon
關于寫作平臺的文章,也想談談我理想中的寫作平臺,其實這是硬幣的兩面。一半是作為碼匠如何對待這個寫作平臺,主要想法在之前的這篇我應該如何用好{簡書}平臺中談了。中心就是本著初心,多寫少看。
我瞎猜,根據2/8 定律,大多數的UGC是托底的,參與性的
- 從個人意愿來說,20%是想做看客,80%是想做碼匠+看客 (注意,意愿總是比實際更高大上)
- 而從實際的個人的時間分配,20%用來寫,80%用來看和評論/編輯。
- 從用戶水平來說,20%是能在站內傳播的(上首頁和入專題),80%是沉沒了的大多數。
那么這么多人還在寫,是因為啥?
- 總是有話要說,不管聽眾多少?
- 總想寫的更好
- 總以為自己能多寫少看
但殘酷的現實和懶惰的人性總是打擊這些初級碼匠。他們(我們)就像候鳥,輾轉于一個個新的UGC平臺,豆瓣,知乎,簡書。而寫的翅膀一直沒有長出來。
簡叔們是怎么定義理想的簡書,我不知道。但我理想中的寫作平臺應該是以碼匠為主的,把所有的真正碼匠和潛在碼匠和潛意識碼匠都當做真正的碼匠來鼓勵要求和幫助的。鼓勵和幫助有很多種,如LostAbaddon所說
** 讓碼匠更清楚自己應該寫什么。**
如何告訴碼匠什么是受人喜歡的,同時盡可能符合觀客胃口地推薦給他們他們會喜歡的。
對碼匠,平臺需要告訴他/她/它如何寫、寫什么、怎么寫以及寫完如何發布,才能更好地吸引觀客來交互。
這大多是對于LostAbaddon這樣的近乎真正碼匠更適用。
我的基本想法是,最好用量化和強制來幫助碼匠。用數量激勵法(工分)來鼓勵初級和潛在碼客
量化和強制的理由是
- 專心寫作永遠只能作為業余時間的一小部分,即使是人群中的少數。
- 寫和看在時間上是絕對沖突的,如LostAbaddon闡述的很清楚
- 寫像跑步,看像電視。人的惰性會讓看的慣性遠遠大于寫。
- 過度看在初期暴量時會短期繁榮平臺,但讓更多潛在碼匠再次淪為看客,待新的UCG平臺出現,又遷徙而去。
明確碼匠和看客身份定義,我記得在設置里有選擇寫作者和閱讀者的地方,區別好像是首頁。但不知道是否有其他地方。
完整的身份定義 應該有 1. 碼匠(寫作者) 2. 編輯(專題制作) 3. 評論 (出聲的閱讀者) 2. 看客(潛水閱讀者)。其價值依次遞減。對于碼匠,應當提供UI開關,設置限制使用網站的總時間,比如每天1小時,并允許設置時間比例,比如寫40分鐘,看20分鐘。統計每篇文章的寫作用時。隨便一想有很多指標。一句話,明確寫的投入和成本。以量為主考核產出。把碼客當做礦工。
對于作品,不要只用內容和文筆和思想性去評價,應當把數量作為第一指標,對于初級碼客,寫的多爛都有可能,但和自己比,都是進步。都應該肯定,至少比看要好。
導入一些類游戲平臺/論壇的做法,工分制,分級積分,強制寫才有權利看。
大量的寫作者會導致文章數量暴漲,而大量看客做了碼匠又導致評論驟減,那么只能強制看幾篇/評論幾篇碼客的普通文章,作為初級看客的任務。
看客和編輯(專題的制造者)只要有足夠的有點像食腐動物,只要內容足夠多,永遠是存在和繁榮的
理想的寫作平臺,像一個大農場,大量的80%都忙著種地,農閑時間看看別人的莊稼長勢,偶爾有各類莊稼評比。阡陌之外,站著無數看客。
也就是一個真正顛覆2/8定律, ** 以80%寫作者為主的UGC 寫作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