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南方的小村以南橫亙著一條河,一直往北綿延潛伏在一座山里。山里有座古剎,傳說是夏禹治水建造,曰:”山鬼廟“,為眾人祈福,保風護雨。千百年來,當地風調雨順,因而廟宇備受人們敬仰,香火鼎盛。
? ? 但不料乾坤不定,天災來臨,大水如猛禽掠食,缺糧,死人,饑荒肆虐,哀鴻遍野。
? ? 眾人散去,廟宇冷清,僧侶還俗,門可羅雀。
? ? 只留下一位俊俏的小僧,立半柱清香于佛前,守凈庭而閑掃落葉,于堂前誦讀般若,或打禪靜坐,日復一日。
? ? 常有嫠婦前來添油,不至于小僧多日無餐。但此般婦人多是覬覦小僧貌美,盼其還俗,作家中勞力。她們覺得,似乎在很早以前廟里就一直有一位年輕俊俏的小和尚,但也說不出眼前這位有何異樣。
? ? 小僧只是默而不語,收下香火,道阿彌,贈與瑤草。
? ? 庭前半畝見方之地植有瑤草,蓋小僧災后所植,遺人治病。朝出而作,夕落而服,凡數年,不見小僧色老。
? ? 一日,旦為朝云,暮為行雨。子夜,狂風大作,小僧于佛前擊昏惰。有一女子奪門,身披薄裳,腰束女蘿,發梢蜷蜷,全身濕透,赤足,膚白,貌美。
? ? “小施主可否借宿一宿?”女子小聲問到。
? ? 小僧不語,擊昏惰。
? ? “公子?”女子來到堂前。
? ? 小僧不語,擊昏惰。
? ? 那女子與小僧相對而坐,徹夜無言,直至天明。
? ? 小僧放下木槌,起身出去。
? ? 旦起朝云,僧人落淚:
? ? “姐姐為何耽誤小君修行?”
? ? 說罷,便化云而去。再看那廟中,已無女子,庭前瑤草盡數枯萎。
? ? 日后風雨平順,眾人歸來,卻再無人問津山中古廟。游人踏青,問:“聞山中有靈廟,此為何山何廟?”
? ? 其中人語云:“巫山,山鬼廟”。
作者注:此文靈感來自屈原《楚辭·九歌》及《水經注》先秦神話仙女瑤姬。人物有山鬼(女子),云中君(小僧)。兩者皆為風雨之神。本問切入主題描繪青年男女的愛感情心理,結合個人經歷想法而作。寓意,人人皆為修行,彼此在風雨之中各有相容,各有距離,相遇便是一場風雨,相識相知便是相對而坐,而耽擱修行便是無言對坐的感慨。千人千面,任君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