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遲遲再出發》和《燦爛的前行》,這兩檔綜藝節目,有異于往常的甜蜜戀綜,聚焦離異和失戀人群,他們對過去的感情,耿耿于懷,以致于不能好好的進行下一段戀情。
節目中,嘉賓們分享了很多關于前任的回憶,以為曾經愈合的傷口,他們在講述的時候,依然傷心。
這份傷心有一部分是對自己的同情,也有一部分是對自己曾經的遭遇。但是每一個曾經經歷過傷痛的人,也正是需要這樣的機會,把傷痛給講出來,才能夠更快地釋然。
朋友L跟我說,畢業后,各奔東西,即使跟同事關系再好,也不敢交心,久而久之變得越來越不喜歡跟人說話了。
小時候想法簡單,生氣了就直接表達生氣,傷心就直接表達傷心。長大后想法多了,快樂時未必真正快樂,傷心時也會假裝開心。
許多人在長大后,身邊可傾訴的朋友漸少,或者自己變得越來越不喜歡向別人訴說。可是,內在情緒,無論是快樂、悲傷、憤怒,都需要得到釋放,內在心理才能形成一套良好的循環,不至于某一天小情緒的“惡魔”在沉默中“爆發”或者“滅亡”。
心理學博士周麗瑗,在《書寫自愈力》一書中,提出“書寫療愈”的方法,用文字書寫核心情緒喚醒自愈本能。
將自己的心里話寫下來,也是一種訴說的方式,而且,這個訴說的對象是自己,非常安全。不用害怕自己的一些小秘密會被拆穿,也不用害怕被嘲笑。
這種安全感,也是我推崇這一方法的原因。
01、為什么書寫可以療愈自己
書中作者認為書寫療愈可以讓自己的情緒變得平和,并且獲得一種安全的自我療愈的方法,而我覺得書寫是跟內在的自己對話,提高自己感受的能力,理清自己情緒波動的原因。
書寫療愈有三個階段,即覺察、發現和療愈。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書寫都能達到療愈。
(1)書寫提高自己的感受力
有些時候,人對自己的感情是模糊的,對自己的感受并不能具體表達。你會發現,自己在某些時候,當你問自己為什么生氣、憤怒或者難受,你并不能說清楚自己生氣、憤怒或者難受的原因。
這份生氣、憤怒或者難受,底層的情緒可能是對某件事,或者某個人的委屈、痛苦、沮喪、不安,還可能是它們的綜合體。
而通過“自由書寫”的方式可以打磨自己的情緒粒度,提高自己的感受力。
情緒粒度包括兩個部分:一是感受,二是表達。高情緒粒度的人能更細致入微地感受自己的情緒,也可以在人擁有某種感受的時候,無論它是新出現的,還是在記憶里的,他們都能夠用相對準確的詞匯和良好的表達技巧來形容這種情緒。
而自由書寫就是在做這兩件事情。
(2)在書寫中觀察自己
我常常覺得,寫作是對內在的另一個自己對話的過程。
在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觸及心底,心痛、鼻尖發酸,甚至淚流滿面的時候。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是不斷地與潛意識的自己溝通,試圖理解它。
我們一邊寫,一邊鏈接自己,在充分袒露的過程中,寫出的傷痛被接納,從而達成療愈。所以,我們將內心被壓抑的感受釋放之后,就使本我與超我的沖突得到了化解。
接下來,在自由書寫的基礎上,我們積累了足夠豐富的潛意識素材,我們才能試著觀察自己的自動思維,找到那些有規律的內容,分析自己的心理議題。
我很高興自己能在不斷地書寫中表達自己的感受,不用擔心被別人評價,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能忍受得了別人的批評的。
有些愚蠢的想法,自己不愿意告訴別人。有些不好的事情或者情緒記錄下來,隔天或者隔一段時間去看的時候,自己也能客觀地評價自己,也可以對照著自己的從前,看看自己有了哪些成長和變化。
02、自由書寫中表達自己
正如開頭講的那樣,不是所有的書寫都能達到自愈。那么,到底要怎么書寫呢?
這個書寫關鍵是要“自由書寫”。
拿出紙筆,或者電腦、手機,任何能記錄的方式,想到什么就寫什么,在書寫的過程中不要刪除,也不要修改,你也不指望誰能看得懂。
就像以前寫日記或周記一樣,記錄一整天或者一周的事情,有時候記錄的是流水賬,有時候會把遇到的事情,和當時的情緒記下來。
哪怕你在寫的過程中,感覺到悲傷、憤怒、羞恥,也要誠實地面對自己。
就像作者說的:
“一個人在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時候,就會信任自己的感情,就不會因為做出違心的事情而對自己充滿指責。當一個人面對自己不夠誠實的時候,無論他表面看起來多么體面,他的內心可能都充滿了各種羞愧與無奈。”
自由書寫就是一個與自己坦誠相見的過程,我們在書寫時通過想象對現實進行積極的改寫,從而達到療愈的效果。
當你回頭再去看自己的曾經感覺的困難時,你通常會覺得“不值一提”,有時候可能還會想著,“曾經的自己怎么會這么矯情呢?”
03、感受需要被聽見、被重視
自己其實真的是一個特別敏感的人。而敏感的人的困擾,就是太容易對別人的一個舉動、一句話、一個眼神,耿耿于懷。
曾經試著想做一個特別鈍感的人,覺得這樣的人是不是更容易開心一些。
于是,錯誤的讓自己試圖屏蔽一些感受,以致于越來越分不清自己的感受。不能很好的感覺自己。
其實,鈍感并不是無感。只是讓自己不要反應那么快。
我們常說,要自己。其實就是要尊重自己的感受,讓自己的感受被人聽見、被人重視。
而被聽見和被重視的人里面,一定是包括自己的。只有自己聽見自己心理的聲音,才能有一個正確的途徑關愛自己。
《書寫自愈力》的“書寫”就是讓人去關注自己的需要。讓自己的感受被自己聽見、被自己重視。
04、書中金句
1、大腦有個神奇的功能,就是感受會改變記憶。也許當初發生的是件芝麻大點的小事,但因為對我的傷害特別大,于是我在一次次回憶中用感受強化了當時的記憶,那個記憶就一直非常痛苦。所以,在我們從多角度去回憶過去后,我們可能會發現自己的看法已悄然改變,當我們的看法改變之后,我們的感受也會慢慢改變。
2、一個人在誠實地面對自己的時候,就會信任自己的感情,就不會因為做出違心的事情而對自己充滿指責。當一個人面對自己不夠誠實的時候,無論他表面看起來多么體面,他的內心可能都充滿了各種羞愧與無奈。
3、潛意識是與過去的經歷相聯系的,它決定了我們現在的很多行為,形成我們現在的一些“癥狀”,我們童年的經歷與遺傳因素一起塑造了我們,讓我們成為現在的自己。
4、接納是我們愿意面對和接受事物此刻的本來面目。真正的接納是看著情緒和想法產生、發展和消失。
5、在生活中,我們的很多心理問題往往源于我們對感受的忽略或壓抑,被壓抑的感受會進入我們的潛意識,而無法與我們的意識整合,所以會時不時冒出來干擾我們的生活,這些沖突使我們備受痛苦。
6、很多時候,人活著的意義就是感受當下的每時每刻,你因為有感受而感覺自己是活著的。
7、人只有不斷地放下,才能不斷地往前走。但是,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手里拿的東西是什么,難以區分這些東西是珍寶還是垃圾,甚至連手里到底有沒有東西都不清楚,那你要放下或者接納什么呢?
8、我們很容易感到羞恥,但也容易忽略羞恥的感受。羞恥的感受對我們影響至深,只要我們的人生背景音是羞恥,那做事情就會瞻前顧后,難以行動。羞恥就像沼澤,讓陷入其中的人動彈不得,不敢為自己爭取和努力。
9、身體就像我們的記錄儀,我們不但可以通過身體回憶過去,也可以通過身體獲得未來的期待。
10、身體是一個管道,清晰地記錄下我們經歷的傷痛,借著這個管道,傷痛得以重現,而通過感受重現信念,你便會與更深的自己相遇了。
11、自卑和自負都是不健康的自戀,這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一個人在形成自我認同的階段出現了阻礙。
12、人生就是一趟旅途,價值就像是北極星。請你全力以赴追尋自己的人生價值,但也不要把它看得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