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跟朋友小聚,閑聊之間談到關于留在一線城市的問題。朋友小新是某知名大學的博士在讀生,還需半年即將畢業,但他年齡已經接近30。跟許多北漂族一樣,他計劃在北京工作,且拿到了一個研究所的Offer。
博士畢不了業憂心忡忡,畢業后更是頭疼難忍。他說了下自己的困擾之處:畢業之后需要五年內要孩子,因為5年后35歲,也到了撫養孩子的年紀。但有個問題是孩子若要落戶北京,需要在北京買房子。而他的女友也是北漂一族,靠著二人的努力在北京買上房子,壓力很大。有了房子、孩子還需車子,而事業單位的薪水在未來5年內可以預見,且無法承受這么大開銷。為此朋友跟我傾訴,并長吁短嘆。
相信很多定居一線城市的普通家庭,家里無法提供買房資助的北漂一族,都會面臨生活的巨大困擾。大家好不容易博士畢業,但畢業后面臨著更加嚴峻挑戰。面對著可以預料到的薪資變化,很多人陷入了茫然,也有很多人因為未來幾年內的壓力愁眉不展。
那么,我們應如何對待,北漂大齡一族的人生困惑?
1. ?做好當下的事
很多人都活在了未來,為未知的憂愁而駐足不前。其實,一線城市有很多類似的青年,我們不必抱怨命運的不公。相比之下,我們還要努力做好眼下的工作。
博士還沒畢業,畢業后的事情不要憂愁,先努力完成博士論文及答辯。很多機會或危機,不是腦子想想就能解決。當我們努力做好手頭事,一步步向前時,可能機會正慢慢向你靠近。命運很難眷顧活在未知恐懼中的人,而且很多人都要經過35歲前的轉型階段,相信自己也可以挺過去。
人生已經很艱難,我們只能給自己加油鼓氣。每一次任務努力做好,不斷在錯誤中修正自我。在學校里,先努力提升專業技能、基本辦公技能和溝通能力,為未來進入職場做準備。
2. ?思維限制了你
很多人的想法和認知都會受限于自我的環境與周圍的人群,當然尚未畢業的博士也不例外。
這位朋友感到未來壓力的原因在于他根據周圍同事的薪酬,估算了未來五年內的收入。其實,這種想法具有局限性。也許,這個薪水與未來五年后的薪資相當,但他并未考慮在社會中的收入方式不僅僅來源于工作。
事業單位相比私企和外企來說,加班較少,閑暇相對充足。博士完全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在未來5年內持續投入一項技能。但這個技能,盡量是受眾面廣泛的群體,如Word、PPT等通用技能。
我認識一位博士生,他工作后用業余時間堅持寫作,3年過后出版了一本自己的書籍,且收到很多線上線下邀約與講座。3年后,他業余的收入遠遠大于工作所得,并此勢能未來會給他帶來更大的收益。所以,朋友沮喪的根源沒有看到未來自己的可能性及其他收入來源。
當然,如果你跟上學期間一樣,業余時間用來看視頻,我覺得你未來的生活確實堪憂。但如果你意識到危機,從上班那刻起便長時間積累一項通用技能,我想未來5年后,你的收入不僅僅來源于工作。
3. ?多與陌生人交流
博士由于長期在校園生活,并不太了解社會的節奏。
工作后,盡量多與陌生人交流,吸收新鮮的想法。我們長期受限于已有的朋友圈,思維難免固化。工作后,我們要努力參加學習類的社會活動,約見不同領域的牛人,他們會給你一些思想上的啟迪,而這個啟迪也許會成為你未來興趣的源泉。
就拿自己來說,上學期間我不知畢業后將能做什么,將會做什么。由于參加讀書會活動及其他線下活動,我了解到PPT也可以積攢自己的勢能,便堅持學了很久并打造出自己的標簽。通過參加讀書活動,也順利成為了三級拆書家,可以線下帶拆一些課程產生影響力等。而這些興趣,我是上學時不曾預料到的,所以工作后我們要打開自己,多去拓展未知的自己。
可能小伙伴會問牛人為何跟我約見?其實,互聯網時代最大的好處是我們可以網上付費約見大咖,而此時大咖是一對一跟你交流。這樣,可以打開你的心智。年輕的時候,要記得花錢投資自己。一個對自己成長吝嗇的人,未來人生也會對你吝嗇。
當我們憂愁未來時,請先做好當下的事,不要被自己已有的思維困住。多走出去、結識更多新鮮的想法,讓自己能在未來中發現更多可能性。
你潛在很多技能并未全部察知,而你的未來也不會在你的腦海里線性演變。多走出去,自信一些,堅持沉淀自己,多做提升自我價值的事情,不要在憂愁生活浪費時光。
End
一位喜歡分享,樂于互助成長的工科男。
如果覺得此文不錯,可以點下“喜歡”;
你還可以“關注”我,我會給大家分享更多有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