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臣家族》是日本當代著名作家司馬遼太郎的一部歷史題材小說。我們其實可以把他當做一部歷史來讀。文學色彩的浸潤讓這部歷史多了許多人性化和趣味性。當然,即然是一部文學作品,肯定有傾向性,但全書大的脈絡是還是遵循日本真實歷史發展的,只是在證據的收集方面有作者自己的取舍。
距今四百年前,室町幕府日漸衰落,當時日本出現了中國戰國時期群雄割據的局面,在日本歷史上被稱為“戰國時代”。亂世出英雄,這時以本州中部岐阜城為根據地的織田信長異軍突起,經過多年的征戰,統一了日本大部分地區,而就在此時,因部下明智光秀的反叛,織田信長殞命京都本能寺,史稱“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部下的豐臣秀吉以討逆為由,迅速跌返,平叛明智光秀后,將過去織田家的大權掌握于自己手中,實現了一個由貧民到關白的大逆轉。后用高明的政治手腕迅速統一日本,并以大阪為中心建立了豐臣政權。豐臣秀吉掌權后,對外窮兵黷武,兩次出兵朝鮮,對內橫征暴斂,窮奢極侈民不聊生。秀吉死后,權利轉移至政權首席大臣德川家康手中,家康多年的隱忍,也終于得到了回報,開創了日本歷史長達265年的德川幕府。
《豐臣家族》共由九個故事組成,描繪了豐臣家十個成員各自不同的命運。九個故事、九條主線相交織,為豐臣家族和豐臣政權的興衰勾勒出一幅立體、鮮活圖譜。可以說《豐臣家族》既是豐臣秀吉及其幾個親屬的故事,也是豐臣政權的興衰史。
第一個故事:殺生關白豐臣秀次。豐臣秀次是秀吉的外甥、養子。他的一生一波三折,最后幾乎成為了秀吉的接班人,任關白之職。但因秀吉三子秀賴誕生,失去了秀吉的信任,而后其作出許多隨意殺人等不人道之事,以至于得了個殺生關白的綽號,于1595年被流放至高野山,隨后自裁。
第二個故事:金吾中納言秀秋。小早川秀秋,先是豐臣秀吉養子,后也因秀吉擔心其威脅到接班人地位而成為小早川隆景的養子,最后繼承小早川家業,在關原合戰中,成為東軍內應,在戰局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小說中的秀秋是一個愚鈍之輩,因害怕家康的攻擊而倒戈,最后郁郁而終。
第三個故事:備前宰相宇喜多秀家。宇喜多直家之嫡子,幼年成為豐臣秀吉養子,直家死后,其母于福正被秀吉看中,并許愿:“將來,我要設法把八郎(秀家)培養成一個為世人所敬重的人物。”征伐九州之戰凱旋后,被任命為從三位參議,人稱“備前宰相”。豐臣家族敗落后,秀家被幕府流放到八丈島,并在島上渡過了50年余生。
第四個故事:北政所寧寧。時代慣例,關白的正室夫人稱為北政所,秀吉升任關白后,世人便這樣稱呼她。可以說,豐臣家是秀吉和北政所聯合經營起來的。德川家康雖然滅了豐臣氏,但是寧寧卻以善終而退,她晚年落發出家,據說還經常受到家康的照顧。
第五個故事:大和大納言秀長。秀吉同母異父的弟弟。在秀吉眼中他是天生的調停人、民政家。秀長聽從師傅竹中半兵衛的教誨,一生始終是秀吉的影子,默默支持著秀吉。其卓越的政治才能為秀吉政權的建立和維系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秀長死后,一直照射在豐臣家頭頂上空的艷陽,開始迅速西斜了。九年之后,關原之戰前夕,大阪城不少年長者議論道:“倘使今天那位大納言還在,就不至于鬧到這般地步啦!”
第六個故事:駿河夫人阿旭。秀吉的同母異父妹妹,出身貧寒,性格內向,先后嫁給三個丈夫,后因政治原因嫁給德川家康,郁郁而終。
第七個故事:結城秀康。德川家康次子,秀吉養子。秀吉給他取名“秀康”,從養父秀吉的名字中取了個“秀”字,從生父家康的名字中取了個“康”字。秀康是秀吉養子中最優秀的一個,但也正因如此,遭到了秀吉的猜疑和提防。秀吉死后家康掌權,同樣擔心其威脅到接班人的地位,而處處提防,最后病死于自己的領地。
第八個故事:八條親王。八條宮智仁親王,是天皇的弟弟,秀吉養子。這位生來的貴族,在血統問題上,比起豐臣家的其他養子來,高貴得猶如鶴立雞群,不僅僅如此,此人學識淵博,在政治的洞察力方面,也具有超乎常人的資質。后因秀吉之子鶴丸出生,而與秀吉去除了養子關系。
第九個故事:淀姬和她的兒子。淀姬原名茶茶,本來是近江國主淺井長政和戰國第一美女織田市的女兒,織田信長的外甥女。后被秀吉娶為側室,為秀吉生下兩子(長子鶴松夭折,次子拾丸即豐臣秀賴),成為了秀吉最寵愛的女人。但她對政治一竅不通,除了繼承了母親的一副美麗面孔之外別無所長。其子秀賴,是豐臣家的正統繼承人,但自小受父母呵護,很少露面,甚至日本歷史都很少有對他的記載。最后,母子與德川家康軍作戰時死于大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