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7年5月4日,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有著輕輕的風,有著悠悠的云,還有一群執著教育醉心課堂的中語人!英民中學報告廳,滑縣初中語文深圳學員返崗實踐英民中學站培訓班開班啦!
? ? ?一天的培訓,有深入淺出的講座報告,有緊扣講座內容的觀摩課,還有依據評課量表而進行的分板塊評課議課,參與其中,收獲滿滿。
? ? ?一、預習——原來可以如此有趣
? ? ?作為教師,我們都知道預習的重要性——預習到位了,整節課就進行得格外順暢;反之,如果課堂像阻滯的溪流,那一定是預習環節出了問題。
? ? ?對于語文而言,慣常的預習方法就是讓學生讀讀課文,掌握文中生字詞。至于學生課文讀沒讀,讀了幾遍,對課文內容理解到了什么程度,文中的生字詞掌握了沒有,老師都很難真正一一檢測,至多在上課前出示幾條詞語,抽幾名學生讀讀寫寫而已。但是,對于其余大部分學生的預習情況,老師都無法監測。
? ? ?肖慶娜老師分享了自己指導學生預習的方法,叫做“批注預習法”,也就是預習的時候,對學生有明確的要求——每頁書都要求將生字詞的拼音注到課文中;每頁書最少賞析一個字、一條詞語、一個句子和一個段落;預習完之后,在課文后面寫自己讀了課文之后的感受或者收獲。
? ? “批注預習法”對預習進行了量化,學生明確了自己的任務,可以落實得更到位;老師也可以更直觀地掌握學生的預習情況——上課的時候一邊講課一邊轉悠,一眼就可以判斷學生預習的質量。
? ? ?在分享的時候,另一位老師也介紹了自己指導學生預習的方法,叫做“思維導圖預習法”。讓學生準備一個預習本,學習新課之前,先檢查學生的預習本(為了減輕老師的負擔,可以讓學生互查,或者組長對查)。思維導圖可以很簡單——中間畫一個方框,里面寫上課文題目,然后從方框四周伸出四五個枝杈,分別是作者和文體特征、字詞、文意(可以逐段概括,也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寫作手法、主旨。學生大多喜歡這樣有趣的預習方法,而且,經過這樣的深度預習,再學習新課,學生自然就理解得格外順暢了。
? ? ?二、主問題設計——開啟高效語文課堂的鑰匙
? ? ?對于語文課堂的教學形式,大家都反對講課時對文本進行肢解,將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肢解成一個又一個問題。王長麗主任說:“語文教學,目標要少一點,問題要少一點,要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走進文本、深入文本。”而閱讀教學中的主問題設計就是用精、少、實、活的問題激活課堂,有效地簡化教學頭緒,使教學內容直指教學目標,有利于達到高效目的。
? ? ?為了讓老師們更好的理解主問題的設計方法,肖慶娜老師還舉了大量的課例。文章中有關鍵句的,可以圍繞關鍵句來設計主問題,比如梁衡的《夏》,文中有一句說夏天的旋律是熱烈、緊張、急促的,主問題就可以圍繞這一句來設計——“為什么作者說充滿整個夏天的是熱烈、緊張、急促的旋律”;如果文章是寫人寫事的,就可以圍繞事例來設計主問題,比如鄒韜奮的《我的母親》,主問題就可以設計為“文中的哪件事讓你感動“為什么感動?從中可看出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而如果文章可以用一個字來拎起,主問題就圍繞這一個字來設計,比如《口技》,通篇是圍繞一個“善”字來寫的,主問題就可以設計為“口技藝人的‘善’表現在哪里?作者是在怎樣寫‘善’的”。
? ? ?主問題設計好了,就能迅速提挈全篇的學習,能奮力攪動學生的思維,使整個課堂緊湊而靈動。
? ? ?三、聽課議課——觀察量表顯魅力
? ? 下午是英民中學劉翠民老師的一節觀摩課《與朱元思書》。聽課之前,段四海老師就已經將聽課老師們分為了六個小組,指定了每組的觀課重點,并分發了提前印制好的聽課觀察量表。我們組的任務是觀察教師的教學行為,包括教師的教態,教師是否能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并做出及時調整,教師能否有效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等。
? ? 之前聽課評課,我們沒有明確的目標和重點,大多就教師的教學設計泛泛而談。因為沒有針對性,所以在課堂上觀察到的東西就很少。有了觀察量表,老師們在觀課的時候有了明確的方向,可以針對老師或學生的特定行為來觀察,再經過小組之間的交流分享,老師們就可以真正從這節觀摩課中學到很多的教學經驗和方法,來指導自己以后的課堂教學。
? ? 每一次學習,都是一場美麗的修行。教學的能力在修行中不斷提升,教師的素養在修行中逐漸積淀,教育的幸福就在修行中悄然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