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滿腦子都是他,每天都想和他在一起,看到他就開心,看不到他就難受,你說這是愛。
然而,《愛的五種語言》的作者趙永久告訴你,這不是愛。
為了辨別這一點,我們需要知道愛的三個層次。
愛的第一層次是滿足自己的需要。
就是前文說的,你需要對方才能開心,沒有對方就痛苦。你以為這就是愛,但這只能說明對方是可以滿足你需求的人,你希望對方和你在一起滿足自己的需求,是愛自己的表現,但不能證明你是愛對方的。
在新聞中我們看到過這樣的例子,某女被分手后,受不了分手的痛苦,跳樓自殺。
這不是出于愛,而是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滿足。
愛的第二層次是“自以為是”地付出。
你覺得西餐很好吃,就經常帶對方去吃,結果,對方并不領情,因為他喜歡的是中餐。
男方認為物質是基礎,想要給女方創造更好的物質條件,于是早出晚歸,努力工作,只為獲得更多的報酬。結果,女方和他吵架,因為她想要的只是陪伴,最終兩人分手。
這樣的情況同樣也發生在一些父母身上。父母認為學理科更好就業,于是無視孩子更喜歡文科的事實,逼迫他選擇理科,結果孩子不感興趣,也學不好。
網上流傳這樣一句話,“我喜歡的是蘋果,你卻送我一車香蕉。”
以上這些不是愛,只是“自以為是”地付出罷了。
愛的第三層次是滿足對方的需求。
你早餐喜歡吃豆漿油條,對方喜歡吃面包牛奶,你給自己買了豆漿油條的同時,也不忘了繞遠一點,給對方買對方愛吃的牛奶面包。
母親節,你決定獨自帶孩子一天,讓妻子可以休一天假,和自己的姐妹享受自由的時間。
這些是用心感受對方的需求,并去滿足他,這才是真正的愛。
在付出的時候,我們問問自己,這真的是出于愛對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