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沙特國王薩勒曼宣布廢除侄兒納伊夫的王儲(1959年生)之位,改立自己年僅32歲的兒子穆罕默德王子(1985年生)擔任其首要繼承人。
那么,沙特本次王儲更迭意味著什么呢?
1、本次更迭,再次證明了薩勒曼國王是一個私心自用、言不由衷之人。
2015年4月,薩勒曼發布國王令,廢掉不受歡迎的王儲穆克林,將副王儲納伊夫立為王儲,自己的兒子穆罕默德王子立為副王儲。當時,薩勒曼宣稱他的這個措施,是為了“沿著已故兄弟阿卜杜拉國王開創的道路,為國家最高領導層挑選最為合適人選。”
但事實上,就在該年的1月29日(前國王阿卜杜拉死去僅六天),薩勒曼即以“改革政府”之名,急不可耐地將“已故兄弟”阿卜杜拉三個兒子哈立德王子(前國家情報首長)、米沙勒王子(前麥加地區管理人)、圖爾其王子(前首都管理人)和一個外甥班達爾王子(前國家安全委員會主管)的職務全部解除,調到清閑衙門。
所謂“行勝于言”,薩勒曼所謂尊重已故兄弟的言辭,不過是將自己兒子穆罕默德王子引入王位繼承人隊伍之借口罷了。
2、驗證了外界的猜測,即薩勒曼國王將破壞沙特傳統的權力繼承規則。
事實上,納伊夫擔任王儲之后,很快就被受到薩勒曼國王鼎力支持的副王儲穆罕默德王子(薩勒曼兒子)架空,外界由此猜測沙特國王有可能破壞該國一貫的王位繼承規則。
一方面,在薩勒曼的主導下,各種實權職務全部涌向穆罕默德王子。2015年1月23日,薩勒曼剛一登位,默罕默德王子就被任命為國防大臣,同時兼任皇家法院秘書長,并保留原有的國務大臣職務;2015年1月29日,經濟和發展事務委員會成立,穆罕默德王子被任命為主席,取代了解散的最高經濟委員會。由于薩勒曼年過80歲且身體虛弱,這意味著軍權和經濟事務掌管者的穆罕默德王子早已是沙特國家事務的實際負責人。
另一方面,沙特各種重大經濟、軍事和政治行動皆有穆罕默德王子主持,由此助其樹立“有能”的名望。2015年3月,穆罕默德王子指揮多國部隊發動“果斷風暴”行動,進攻也門胡塞武裝;2016年4月25日,沙特宣布了極具野心的經濟改革計劃“沙特愿景2030”(Saudi Vision 2030),這項備受輿論吹捧的改革負責人即是年輕的穆罕默德王子;同時,無論是與卡塔爾斷交還是協調各國,拋頭露面的沙特領袖都是穆罕默德王子。這些聽起來“威名赫赫”的重大行動,為穆罕默德王子贏得了“果敢有為”的名聲。
尷尬的是,原本應該舉足輕重的沙特正牌王儲納伊夫反而備受冷落,對國家事務反而沒有多少發言權。從這兩方面看,薩勒曼早就開始違背傳統,正在傾全力培養穆罕默德王子為自己的接班人。
根據1992年的沙特阿拉伯《治國基本法》規定,沙特阿拉伯是由”真主的忠仆“阿卜杜勒-阿齊茲·沙特及其后代子孫所統治的君主制國家。另據2006年頒布的《效忠委員會法》,由阿卜杜勒-阿齊茲·沙特國王的所有獲承認的兒子或其繼承人組成效忠委員會,負責王位繼承人的選舉并監督國王和王儲的繼立。從1953年開始,沙特王儲從來都是該國除國王外,最具實力和影響的政治領袖。
3、過于急切政治措施的背后,很可能是薩勒曼國王的身體出了問題。
薩勒曼對自己兒子穆罕默德王子的扶持,過于急切甚至粗暴,其背后很可能是薩勒曼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失去信心。
實際上,穆罕默德王子本人無論是照資歷傳統,還是人望能力,都無法讓沙特王室內部心服口服。他之所以能夠順利登上王儲之位,最重要的原因應該是沙特開國國王伊本·沙特的兒子們,現在大多數都已經過世,僅剩其父薩勒曼國王(母族蘇德里最為強勢尊貴)一人,這使其有能力發揮主導性政治影響(穆克林母族卑微)。
但是,名望不錯的納伊夫擔任儲君僅僅兩年(兩年前納伊夫擔任王儲是眾望所歸),且沒有犯錯,而穆罕默德王子也沒有足以服眾的功績(特別是其指揮的也門干涉行動備受爭議)。在沒有足夠借口、時機未到的情況下,薩勒曼急不可耐地更替儲君,實際上是得不償失的,這很可能激起不必要的疑慮甚至憤怒,并極大地減損新儲君的合法性。(2015年4月薩勒曼廢除血統卑微的穆克林王儲之位,畢竟得到了王室內部相當多的支持,但此次“廢立”恐怕難以服眾。)
個人認為其中最大的原因恐怕是薩勒曼國王的身體已經難以支撐,擔憂夜長夢多之故。
早在2012年,美國外交政策雜志就表達了時任王儲的薩勒曼身體之擔憂,稱薩勒曼2010年8月在美國接受了脊椎手術,曾患有中風,盡管接受過治療,但是左臂依舊不如右臂靈活;2014年美國《大西洋》雜志則分析,薩勒曼可能患有阿爾茨海默癥(俗稱老年癡呆癥)
4、薩勒曼強行扶持兒子繼承儲君之位,恐將在其死后引發不穩定的后患。
盡管穆罕默德王子擔任了王儲之位,但這并不意味著權力斗爭的終結。
首先,穆罕默德王子繞過納伊夫和穆克林接任王儲,完全缺乏沙特傳統權力規則的支撐,絕難服眾。考慮到其他各個王系皆積累了巨額的財富和人脈,實力影響根深蒂固,穆罕默德王子很難短時間內很難真正坐穩儲君之位。
其次,薩勒曼國王即位到現在僅僅只有兩年時間,恐怕很難在這樣短的時間內為他兒子違背常規的繼承掃清路障。況且薩勒曼國王的身體情況難以令人樂觀,一旦這位威望足夠高的王儲支持者過世,沙特內部政治生態將發生何種變化尚難以預料。
從宮廷政治的邏輯來看,一個通過破壞既定規則達成的君主傳承,往往需要足夠長的時間積累實力并確立新觀念,否則絕難穩定。
從1967年開始,金日成為了讓自己的兒子金正日繼承大統,就開始有計劃的消滅黨內異己,并在1974年確立了金正日的威望;從1952年開始,蔣介石為了使蔣經國順利接班,開始不斷清除國民黨內的實力元佬,并從1965年就開始樹立其超然地位。兩者的布局都是以十年計算,才最終確立了足以支撐金正日和蔣經國權位的太子政團和新觀念。
與之相反的是,宋明帝劉彧以叔竊侄,齊明帝蕭鸞以偏入正,皆通過破壞既定權力的傳承規則登上了帝位,盡管兩者皆以極其殘忍粗暴的手段強化王權,但仍然無法避免其繼承者被諸王反叛消滅的命運。
從這個角度看,薩勒曼死后,沙特王權之爭恐將更加激烈且不可控。因此,沙特國王的身體狀況和未來可能出現的混亂,將是中國需要關注的敏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