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想衣裳花想容”,所謂的“裳”,在最早的歲月里,是遮蔽下體的兩片衣襟,左右兩側留有縫隙。后來,女子將“裳”的前后兩片連接起來,就變成了裙。
女子穿裙有著悠久的歷史,可以上推至先秦,不過并未形成風尚。直到漢代,女子穿裙才成為一種廣泛流行的時尚。
唐朝時,女子裙裝樣式已經極為豐富。有至少兩種以上不同顏色的布料間隔縫帖而成的間色裙;有裙腰上拉至前胸、下身寬博的湘裙;還有裙擺上有數十道乃至數百道群褶的百褶裙。唐朝國家空前強大,社會家給人足,貴族女性們開始花費更多心思琢磨新款裙裝,各種裙裝款式爭奇斗艷。
歷史上最昂貴、最漂亮、最出名的一條裙子要數安樂公主的百鳥裙。《新唐書·五行志》這樣記載:“安樂公主使尚方合百鳥毛織二裙,正視為一色,傍視為一色;日中為一色,影中為一色,而百鳥之狀皆見。公主又以百獸毛為廌面,韋后則集鳥毛為之,皆具其鳥獸狀,工費巨萬。公主初出降,益州獻單絲碧羅籠裙,縷金為花鳥,細如絲發,大如黍米,眼鼻嘴甲皆備。”
這段文字提到了兩種不同款式的裙子:百鳥毛織群和籠裙。百鳥裙是用了上百種珍貴鳥兒的羽毛,經過高級匠人織繡而成的裙子,從不同的角度看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裙子上的鳥兒栩栩如生,精美絕倫。籠裙則使用超高工藝織成黍米大小的花鳥,即便是鳥獸只有米粒那么大,也是活靈活現。這兩種裙子的制作都耗費大量的物力、財力,足見奢侈。
據說為了收集最美麗最鮮艷的羽毛,安樂公主的父親唐中宗派出多人前往深山老林捕捉各種珍貴的禽鳥。百鳥裙一出,上層社會的貴族婦女紛紛效仿,以至于山林中的珍禽異獸被屠掠無遺,生物鏈斷絕,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后來朝廷不得不出面禁止,人們大肆捕捉珍禽鳥獸的風氣才有所收斂。
后世的孔雀羅裙、翠霞裙等裙種,都是沿襲著安樂公主這條引發生態危機的百鳥裙發展而來。
百褶裙是各個時代都流行不衰的裙裝,在清代也得以保留并有所改進。這種狀況,嘉慶年間的《紅樓夢》繪畫圖本即可佐證。清中期改琦所作的《紅樓夢圖詠》中,一眾裙釵都身穿百褶裙,如黛玉和寶釵,畫面選取的是黛玉瀟湘館迎風灑淚和寶釵滴翠亭撲蝶的場景,兩人雖然神態各異,卻都穿著細褶的百褶裙。
咸豐年間的孫溫亦繪有全本《紅樓夢》。孫溫所處的年代,國門漸開,繪畫更注重寫實,他筆下的紅樓仕女們,在服飾穿著方面亦更能反映出當時流行時尚。如繪本第十一回“見熙鳳賈瑞起淫心”畫面,王熙鳳和幾個仆婦在一起,她們都身穿曳地長裙,裙上細褶清晰可見。
“彈墨裙”也是制作技藝非常高超的裙款。關于彈墨裙,清初雅士李漁曾在《閑情偶寄》中有所論及,“蓋下體之服,宜淡不宜濃,宜純不宜雜。……惟近制彈墨裙,頗饒別致,然猶未獲我心,嗣當別出新裁,以正同調,思而未制,不敢輕以誤人也”。從李漁的評價中能看出,這種彈墨裙比較淡雅,更能入文人雅士之目。彈墨是一種吹染工藝,《古今圖書集成》卷六八一“蘇州府部”記載,用吹管吹墨“噴五色于素絹,錯成花鳥宮錦”。
匠人準備吹墨時,將花葉放置織物上,用噴彈法涂染墨色,由于花葉的遮蓋,在織物上會留下白色花形、葉形等,也可以用紙剪的花樣代替。這樣噴灑得來的花紋濃淡對比強烈,圖案生動自然,印在裙上則雅致飄逸,深得閨中少女的喜愛。
《紅樓夢》中提到,檻外人妙玉“身穿一件月白素綢襖兒,外罩一件水田青緞鑲邊長背心,拴著秋香色的絲絳,腰下系一條淡墨畫的白綾裙。”這淡墨畫的白綾裙,就是一襲彈墨裙。
這樣黑白搭配,顯得雅致潔凈,樸素動人,比較適合妙玉帶發修行的千金小姐身份。從這小細節中,也可以看到《紅樓夢》白描手法之高以及彈墨裙之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