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明心見性之后,在修行的過程中就會從里向外滲透出一種喜悅,哪怕某種外現的東西有時候可能會影響你的情緒,那個情緒只不過是一種表面的東西,你內心中的喜悅很快就會把它沖淡。那諾巴有一個很好的比喻,他說,明心見性之后,就好像把一棵大樹的樹根斬斷了,那妄念的樹枝肯定會枯萎的。
那諾巴說的那棵大樹就是思維之樹、輪回之樹。雖然樹根被斬斷之后大樹仍然活著,但是它會慢慢枯萎。也就是說,當一個人明白心性之后,他的那棵思維之樹、輪回之樹就會慢慢枯萎,這個枯萎的過程也許是漫長的,但是在此過程中他會變得越來越穩定,越來越明白。因為這時候好多習氣就被清除掉了。有的人也可以不經過這個漸修的過程,就頓悟頓證,即開悟和證道是同時的,比如成就者奶格瑪。
但很大一部分人清除習氣的過程是很漫長的。古代的八十四個大成就師和后來的成就者之中,有的就用了十二年的時間來清除習氣。之后,他們證悟的那種光明才會真正照耀他的人生。所以,有個關于八十四個大成就師的普遍說法就是:“十二年后,他們得到了大手印的究竟證悟。”也許,這十二年,跟人的生命規律有關。
剛開始清除習氣時需要閉關,但是單純的閉關還不夠,閉關的目的是為了讓那個東西穩定,但穩定之后還沒達到完全徹悟,還需要到生活中去修,去磨煉心性,去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在事上也打成一片。如果沒有生活中的“修”,那么他的成就就不究竟。
比如說慧能,當他開悟了之后,明白了之后,舂米的時候就是一個保任的過程,五祖為他講《金剛經》就是一個印證的過程,并且給他進一步地開示心性。之后,他在獵人堆里待了十多年,這十多年既是保任的過程,也是磨煉心性的過程。十多年過去之后,他的證悟就非常穩定了,世上的任何境界都不能改變他本有的那種明空智慧了。
——選自《光明大手印:實修頓入》 雪漠著 中央編譯出版社
ogo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