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意間瀏覽到一家賣鞋的店鋪,霍然兩個“賭鞋”的大字,掛在商品欄,店主傲嬌得上天了,一改跪舔的狀態。
總結下就是霸王條款,店大欺客:
- 不退不換
- 價格不便宜
- 不得中差評
- 不做任何回答,款式大小顏色沒得挑選,就是這么任性。
- 不準評論曬照(說是要照顧玻璃心的妹紙,店主你為弱勢客戶操碎了心,你家里人知道嗎?)
亮瞎眼的銷量,不禁感嘆這個世界是怎么啦~
重點在但是,我們來找找賭鞋驅動的內在消費力在哪里?
1.消費者痛點,掰開了揉碎了給你看
店主明文告知,收到的鞋子會不合腳,會磨腳,會質量差,會偏大,會偏小,鞋子都很雜的,什么都有的款式。很多舊款式,下架不賣的了。也有可能收到石頭。
實際情況是每個人的腳千變萬化,很容易出現打腳、不合適的情況,買十次鞋,一半的機會都會遇到這些問題,有人就懶得退了。
店主把這些問題都攤開了,丑話說前頭,心里預期就降低了,可能還會覺得老板實在,因為已經沒有什么可欺騙的了,降低了解成本,比那種跟客服扯皮來得直接。
2.提前給不賭鞋的人,貼負面標簽
比如“玻璃心,心理承受力不強,嘰嘰歪歪”,這樣消費者有一個心理暗示,人性使然哈,這種情況下,一般會往反面思考,消費者覺得“我是好人,我不玻璃心,我賭鞋”。
以退為進,高!都是套路,心理學學得一流。
3.價格可控,不會很便宜
一來控制成本,通過一定價格門檻,排除了計較的人,同時設定的價位基本上覆蓋了平臺位于大量消費者,雖然只有小概率的人會消費,但體量大呀。
4.說不曬單,那都是套路,曬的都是好單
曬單曬出來的鞋子,遠超價值和期望的,賭徒心態嘛,以小博大,人人都以為自己運氣好,其實控制的都是莊家,玩得就是心跳。
5.情懷滿分,每個盒子里都附上不同的文藝小清新的話
比如"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打開是什么",給差評時客服那高深的生活哲學,滿屏皆好笑。
鞋子賣得如此文藝,賭博裝飾得如此逼格高,還鼓吹閨密一起來參加,這么有趣,為啥不跟好朋友分享。
收到好的消費者還不嘚瑟啊,收到不好的,消費者還不調侃自己啊,錢不在鞋,而在這個活動,滿足了大家月經式爆發的需求,不按部就班,偶爾脫軌。
對啦,這家店的地址顯示在廣州,哈哈哈,定位非常精準,因為有月經式需求爆發的集中在北上廣深。
6.示范和從眾效應,一個個往坑里跳
一開始還以為少人參加啊,最后發現我太年輕了,一看5000多的評論,成交量肯定不比這個少啊。
很多觀望的人就后續加入了。于是買來送禮的,互相置換的,就是好玩。
然后,作為理性的消費者,我必須沒參加啊,只看不買,順帶還調侃一番。對啦,面向的25-35歲女性消費者,大多很感性,尤其是買鞋這件事。